近段时间,重庆市万州区司法局通过积极梳理执法痛点,行政审批干部主动上门帮办,纪检监察干部常态化开展“体验式”监督,“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的综合执法模式,让当地企业轻装上阵,专注发展。随着“十大专项行动”深入推进,万州这片热土正焕发出更强劲的发展活力。
联合执法让企业“减负”
"现在一年只需接受2次联合检查,再也不用疲于应付各种检查了。"近日,店主魏世华向前来回访的万州区司法局干部进行了介绍,脸上洋溢着轻松的笑容。
今年2月,万州区瀼渡镇综合行政执法大队向波、付闯、唐克伶在例行检查时,听见魏世华的诉苦:“上午刚送走市场监管人员,下午又迎来环保督查。”
执法人员将情况反映后,万州区委政法委组成专班,深入调研,发现这类问题在餐饮、零售等行业普遍存在,根源在于各部门“各自为政”的执法模式。
在万州区司法局统筹协调下,成立由瀼渡镇镇长任组长,综合执法、市场监管、燃气、环保、消防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专项工作组,通过定清单、严管控,打造标准化执法体系,制定执法检查标准、制定执法检查事项、问题整改验收“三张清单”,整合食品安全、消防应急、环境卫生等12类高频事项,建立“1+N”验收模式,对需多部门核验的复杂问题,由综合行政执法大队1个牵头N个业务科室开展“一站式”验收,实现“只跑一次”。
魏世华鱼庄消防整改项目验收时间从原15天压缩至3天。
万州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2月以来,万州区针对全区执法部门及执法人员执法理念不端正、执法监管不到位、执法程序不规范、执法受理不作为等8类问题进行集中重点整治,建立行政执法领域正、负面两张清单,跨部门联合执法协调机制,充分运用“执法+监督”数字办案系统,将原本分散的检查方式进行整合,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一次到位”,实现检查频次降低30%以上。
“十大行动”精准发力
执法领域的改革只是万州优化营商环境的“先手棋”。当前,万州区以“学、查、改、立、融”五字为纲,通过创新推出打造区域最佳营商环境“十大专项行动”,系统推进营商环境优化。
同时,万州区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在行政审批提速、惠企政策落地、法治保障强化等方面精准发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服务效能。开展破除市场准入壁垒专项行动,清理10类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情况,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小时;开展涉企案件高效清理化解专项行动,法院建立"绿色通道",商事案件平均审理周期缩短近20%;开展政务服务质效提升专项行动,政务服务高频事项办理时限压减近60%。
“现在能集中精力抓生产,再不用天天准备迎检材料了。”万州区龙都街道某机械制造企业负责人的感慨,代表了众多市场主体的心声。
改革红利加速释放
学习教育引领的改革实践,正驱动万州营商环境结出累累硕果。万州区锚定“3710”改革发展总体架构,孵化出“干部‘八小时外’监管体系”“沙盒监管”等改革案例,改革工作经验获全国性肯定评价22次、全市推广58次。
万州区通过“百名青干进民企”“服务专员制度”等,500余名干部下沉一线解难题、促发展。特别是在“十大专项行动”中,万州将长三角“最多跑一次”经验本土化,有效激发了市场活力,全区市场主体年增长率达10.5%,跑出了令人瞩目的“万州效率”。
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万州区规上工业产值增长11.4%、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1.6%、社零总额增长4.9%;新签约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额近200亿元,其中投资额达10亿元以上项目5个。
“优化营商环境没有完成时。”万州区委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下一步将重点推进深化“综合查一次”组团式执法,向安全生产、工程建设等领域拓展;创新“三书同达”机制,同步送达处罚决定书、合规建议书和信用修复告知书,实现“惩教结合、助企纾困”的闭环管理;推进政务服务模式创新,推动更多事项“免申即享”等。
如今,企业办事更便捷、群众满意度更高、发展活力更足,万州干部用实干担当诠释了“为民服务”的初心。未来,万州将继续以“一次到位”的服务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书写新时代政务服务的崭新篇章。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