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要闻动态>政务动态>区县动态

守正创新开“良方” 璧山积极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新路径 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国庆期间开街

发布时间:2025-09-30 10:34
发布时间:2025-09-30 10:3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古色古香的重庆璧山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

璧山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一角

“名太医”馆

“名太医”数智中医平台

黛山秀湖,活力璧山,国庆期间即将迎来新景:位于国家4A级景区——秀湖公园内,以“文旅+中医药”为核心,集“医、技、康、药、食、智”六位一体的沉浸式体验空间将全新面世。百余项全新体验、数十家特色店铺,将串起一条别具一格的文旅体验链,用中医药的诗意与烟火气,筑就城市发展新地标。

中医药承载千年文脉,新业态涌动时代活力,特色文化街区的出现是璧山探索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璧山以守正创新为引擎,通过政策创新、体系优化、产业融合等举措,推动中医药文化资源转化为发展动能,从经典传统走向现代产业、从医院门诊走进百姓日常,已成为西部地区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典范。

就在今年,璧山从全国四十四个地市里脱颖而出,成为重庆唯一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的区县。

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国粹精华;创新融合发展,激活发展引擎。如今的璧山,正百草飘香,新枝满城。

一次“文化自信”的赓续 筑牢生态,让传承扎牢根基

作为全市中医药文化的重要承载地之一,从鲁之俊、任应秋、冉雪峰等中医大师,到徐朝宦、黄钰等地方名医,千年中医药文化在璧山薪火相传,成就了一方孕育众多中医泰斗的杏林沃土。

如何牢牢把握中医药文化禀赋优势,把宝贵资源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坚定文化自信,传承创新发展,璧山的探索实践由此步履坚实,一往无前。

“深入实施中医药强区战略,按照建高地、强生态、提能力的目标,大力推动中医药事业传承发展。”据璧山区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利好政策,用生态筑牢传承根基。成立了由党政“一把手”任双组长的中医药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全市首个区级中医药管理局,使全区中医药传承创新工作高规格、深层次、多维度推进。

谋深虑远,璧山制定出台《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创新建立“事业+产业”联动机制,区发展改革委、区财政局、区文化旅游委、区卫生健康委、服务业发展区管委会等12个部门协同发力;支撑起中医药传承发展的“骨架”;医疗、产业、文化、人才等56项专项政策,全方位的政策支持,联结起高质量发展“脉络”。

除此之外,探索“财政+国企+金融+市场”多元投入机制,建立了“三池联动”中医药人才引育机制,构建“中医医共体”联动帮扶机制,创新管理体系,每年提取公立医疗机构盈余的15%用于支持中医药发展,通过设立专项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中医药产业等一系列相关机制创新探索,助力璧山加快形成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璧山品牌和璧山模式,为全市乃至全国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破难题、探新路、作示范。

乘风而起,借势而行。一系列推动中医药发展的政策和举措,为璧山中医药强区建设擘画出一幅宏伟蓝图。

一城“高质量发展”的新篇 跨界赋能,让发展融合共进

“中医药的传承创新,离不开文化的传承,更离不开产业的壮大。”在9月17日于璧山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专题汇报会上,该区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医药产业“老树发新芽”的背后,是璧山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的系统发力。近年来,该区创新提出“中医药+”发展模式,推动中医药与文化旅游、科技创新等领域的跨界融合,加快打造全产业链生态。

在“中医药+文旅”方面,即将开街的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是首个示范点。未来璧山还将围绕“药香成璧、草木康养”为主题打造养生旅游线路,建设中医药文化主题公园,推出更多“好看好玩好健康”的特色活动。

在“中医药+科技创新”方面,璧山以“重庆生命科技城”为载体,集聚构建的药、械、乐、养+综合服务平台“4+1”产业体系正在加速成型:“药”领域,恒昌、敖东、轶诺等头部药企蓄势待发,助力璧山获评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示范区;“械”领域,浦洛通医疗诊断设备落地,BNCT设备获多套订单;“乐”领域,电竞馆、航天馆、元宇宙、共建“一带一路”商贸中心等活力场景多点开花;“养”领域,云台田园、数智中医小镇等医养场景多元布局……中医药产业正从“传统经典”走向“现代经典”。

中医药的未来不仅在于传承千年的方剂,更在于能否与时代同频共振。眼下,数字技术也让古老的岐黄智慧愈发触手可及。据上述负责人介绍,未来3年该区还计划邀请多位国医大师、专家院士来璧成立名中医工作室,将老医书、老经验整理成“数据库”,联合高校开展产学研协同攻关,力争取得20项以上的成果,真正让老手艺“活”起来、传下去。

传承筑基,发展赋能。跨界融合不仅提升了中医药传承的可及性,更重塑了中医药的生产与发展方式,让“一味药、一张方”走向“一个系统、一种生态”。

一场“民生为大”的实践 服务基层,让成果为民共享

中医药具有贴近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简便廉验的特点和优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蕴含独特的生活智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主动求诸生活实践,持续推动中医生活化,引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中医理念、知识和技术,是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一条有效路径。”据璧山区卫生健康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医药特色文化街区开街面世后,中医药集市也会同步对市民开放,其内置特色活动就是最生动的体现。

届时在中医药集市里,市民群众既可以在中医药产品展区了解中医药相关产品,也可以在智能诊疗体验区实实在在地感受“智慧中医”便利,还可以在“药食同源”展区享受美食的同时,掌握简单的养生技巧……

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为让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璧山区已构建起“区中医院—镇街中医馆—村社中医便民服务点”三级网络,着力推进中医进基层、进家庭,在中医药治未病、健康养生等领域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实现中医药健康服务的全面覆盖和深入普及。

其中,璧山区中医院积极打造品牌科室,不断创新,提高技术水平;在农村地区,设立“首席乡村中医”,定期在便民服务点坐诊,提供中医适宜技术;在城镇社区,利用“数字中医孪生人”和“四有”家庭医生团队(中医医师、中医护师、中药师、中医技师),让群众得到中医药健康指导,享受到定制化的中医健康管理。

“截至目前,全区已建成98家中医医疗机构,所有公立医院和15个镇街基层医疗机构均设中医科并建有中医馆,130个行政村卫生室全部提供中医药服务。”据璧山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该区还计划打造智慧中医院和共享中药房,建设“15分钟中医药健康服务圈”,创建市级以上中西医协同“旗舰”医院和科室,努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好中医、用好中药。

扎根基层,服务群众。越来越健全的优质高效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满足了广大群众“方便看中医、放心吃中药、看上好中医”的健康需求,群众对中医药的获得感、满意度正进一步提升。

“传承精华,中医药发展才能源远流长,守正创新,中医药发展才会清流激荡。”璧山区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该区将立足发展实际,进一步厘清发展脉络,凝聚合力,充分挖掘中医药文化内涵,加强中医药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以“传承不泥古、创新不离宗”的定力,书写中医药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答案。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