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清晨七点半,巴南区巴渝小学门口,送孩子的车辆络绎不绝。与往日不同的是,校门口以往见缝插针的流动摊贩不见了,乱停放的车辆也被疏导至指定区域。数名身着制服的城管队员穿梭在人群中,一边引导交通,一边牵着小朋友的手安全走过斑马线。
“以前这里早上堵得水泄不通,摊贩留下的垃圾也让人头疼。现在好了,路畅通了,环境也干净了,我们家长放心多了。”正在送孩子上学的张女士对眼前的改变连连称赞。
这井然有序的一幕,是巴南区“城管进社区”工作显实效的缩影。今年以来,巴南区城市管理系统联动多方力量,将管理触角下沉到社区,通过靶向施治、全链监管和贴心服务,让居民真切感受到基层治理的力度与温度。
针对不同学校周边的乱象,城管部门制定了“一校一策”整治方案。在现场,队员们不仅劝离摊贩、规范停车,还化身普法员,向商户和家长讲解城市管理规定。截至目前,全区已累计出动487人次,精准整治校园周边乱象75起,用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孩子们的上学路扫清“障碍”。
面对“停车难”问题,巴南城管开出“普法+执法+疏堵”的“复合药方”。在莲花街道石洋街社区,一场关于规范停车的普法宣讲正在进行,居民们围在展板前认真听讲。而在不远处的空地上,工人们正在划设新的停车线。“以前下班回来抢车位像打仗,现在新增了100多个共享车位和临时泊位,感觉轻松了不少。”一位刚停好车的居民感慨道。通过柔性执法与硬件补充双管齐下,社区的停车秩序正悄然改善。
走进巴南区智慧城市管理中心,巨大的电子屏幕上,2134台感知设备实时传回社区各个角落的数据。无论是井盖移位,还是暴露垃圾,一旦被系统捕捉,便会自动生成案件,并派发至相应的网格员处理。工作人员介绍:“系统接入后,我们已快速处置了2100多件问题,处置有效率达到97.5%。科技让城市管理像有了‘千里眼’和‘顺风耳’,反应更快,也更精准。”
今年以来,从整治乱停放到新建惠及2.3万人的5个“口袋公园”,从规范11个便民摊区到解决学校、医院周边秩序问题,巴南“城管进社区”正通过力量下沉,与居民共同构建治理共同体。在这里,城管不再是遥远的执法者,而是融入社区的守护者,让城市的“末梢神经”更灵敏,也让居民的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