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走进重庆>美丽重庆>蓝天 碧水 净土 保卫战

长江鲟为什么能在长江云阳段安家落户?

发布时间:2025-10-15 16:51
发布时间:2025-10-15 16:5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自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长江鲟,在长江云阳段现身后,前段时间国家二级野生动物保护圆口铜鱼又现身长江云阳段支流汤溪河内,它长着两撇优雅的“八字胡”眼睛比鼻孔还小。

这是今年6月,西南大学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团队在长江重庆段首次发现它,该团队还在长江云阳段支流汤溪河和澎溪河内监测到长江鲟、鳤鱼、重口裂腹鱼、尾岩原鲤及胭脂鱼等国家野生保护动物,目前在长江云阳段已监测到数十种鱼类,鱼的种类和密度较5年前已有根本性的变化。

近两年来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和珍稀鱼类为什么能够扎堆来长江云阳段安家落户?

“长江鲟等国家一级、二级野生保护动物和珍稀鱼类,对水生态环境要求极高。”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重庆市生态渔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朱成科说,这些珍贵鱼类能够频频出现在长江云阳段,说明长江云阳段的水生态环境已得到极大的改善。

以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水中大熊猫”之称的长江鲟为例,由于20年前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变化没有适宜生长的环境,野生的长江鲟难以见到。

1998年被列入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2019年国际自然与自然资源保护联盟发布报告宣布长江鲟野外灭绝。

长江鲟对水生态环境要求极高,污染严重的水环境对其会造成致命的伤害,近年来云阳不仅加强长江岸边消落带治理,还强化江岸边的环境污染治理在长江沿岸种植树木等综合治理,有效改善了长江云阳段及支流的水生态环境,重新为长江鲟等适宜在长江内生存的鱼类营造出了舒适的“家”。

“长江鲟等珍稀鱼类,需要有生物多样性的‘家庭环境’才能健康的生长。”朱成科说,这几年的禁捕禁钓使长江云阳段的濒危物种产卵场得以休养,幼鱼补充量上升,生物多样性衰退的趋势得到有效遏制,生态链得到修复。

5年前,长江十年禁渔开始实施后云阳就严格执行,并采用科技手段护渔“保护长江鱼种鱼类,是我的职责。”从小生活在长江边的云阳县新城护渔站站长颜怀云说“过去都是我们向长江索取,现在该换我们来守护它了。”

在长江云阳段有22名像颜怀云这样的“护渔人”日夜守护着长江里的鱼不受“侵害”,“除有护渔员守护外,我们还在长江及支流上装上了‘护渔眼’。”云阳县农业综合执法支队负责人说建成的渔政AI预警处置系统69个监控点位,实现了对长江干流云阳段、四条一级支流段非法捕捞高发、易发重点水域全覆盖。

这些具备红外夜视、光学透雾、激光补光、自动雨刮、自动巡航等功能的“眼睛”无论白天、晚上还是晴天、雨天、雾天都可以对江面及岸线进行24小时实时监控并可以自动识别、自动预警、自动推送识别准确率高达90%。

增殖放流和司法保护也为生物性的“家”增强了保护层,近几年云阳先后向长江内投放了生态修复鱼苗16万余尾,系统性增殖放流补充了鱼类种群数量,签了重庆首份长江鲟、鳤鱼《司法保护令》,为长江内的鱼类保护提供法律保障,为长江鲟等珍稀鱼类护出了一个生物多样性的“家”。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