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
重庆到成都的高速和高铁
双双迎来建设新进展
成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
1995年通车的成渝高速公路,被誉为“西南第一路”。作为其升级扩容工程,成渝高速公路改扩建项目(简称成渝扩容项目)四川段全长190公里,重庆段全长100公里,采用局部改线新建及原路改扩建模式,双向8车道设计将使通行能力提升至日均10万辆次。昔日的“西南第一路”正从“老成渝”走向“新动脉”。
日前
成渝扩容项目成都段
施工许可正式获批
这标志着这条连接川渝的交通大动脉
全线均取得施工许可
项目建设驶入快车道
预计2028年年底建成
届时
重庆往返成都
车程将再缩短1小时
有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
和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
目前,建设团队正向龙泉山隧道、中和枢纽互通、沱江特大桥三大控制性工程全力攻坚。
龙泉山隧道调线前左线长2611米、右线长2555米,也是项目中最“难缠”的控制性工程。“隧道进口端设计有8根抗滑桩,因前期开工点场地受限,钢筋笼采用现场制作的方式,现已完成了全部抗滑桩的混凝土浇筑。”四川路桥成渝扩容项目ZCB5—TJ5标工程科副科长杨琪说。目前,隧道正按计划推进,即将于下月正式进洞。
8月1日,沱江特大桥资阳岸(重庆向)右幅拱座混凝土第一次浇筑完成。成内渝公司资阳代表处处长黄琳珺告诉记者,“资阳岸为重力式拱座,采用分层浇筑,第一次浇筑共计548立方米。”而对岸的简阳岸具有土质细软多样,孔洞缝隙遍布的特点,四川路桥成渝扩容项目ZCB5—TJ2标段项目副经理李汶峰说,“为此,我们要打144根咬合桩,提高地基承载力,现已完成88根。”
据介绍,沱江特大桥施工的最大亮点是缆索吊索塔横移方案。“由于是8车道,桥面单幅宽22.35米,需要吊装4个拱肋。”四川路桥成渝扩容项目ZCB5—TJ2标段项目工程科科长罗云聪介绍说,“传统方法要搭两次支架,我们创新采用千斤顶和轨道整体平移,不需要重复拆搭,至少节约了3个月工期。”
多年来,沱江两岸群众出行主要依靠渡船,沱江特大桥的设计则充分考虑到村民出行需求,预留了人行道,大桥建成后5分钟就能轻松过江。
据介绍,中和枢纽是整个成渝扩容项目最复杂的枢纽,跨成资渝、遂资眉两条高速公路,建成后将有18条匝道,被称为“超级立交”。“最困难的是交通组织。该路段日均车流量超过3万辆次,在既有线施工就像给高速公路做心脏搭桥手术,安全风险高、交通疏解压力大。”中铁五局成渝扩容项目ZCB4标总工程师袁仲辉介绍,“我们把中和枢纽分成4个区域,分区域、分阶段合理安排施工,同时通过AI仿真模拟优化导改方案,将施工期间的拥堵率降低了60%。”目前,中和枢纽互通的744根桩基已完成499根。
成渝中线高铁
近日,成渝中线高铁四川段
弱电施工项目
首座通信铁塔成功组立
标志着成渝中线高铁
通信专业施工正式拉开序幕
为构建成渝中线高铁通信网络
按下“加速键”
铁路通信系统是高铁的“神经中枢”,可以为整个高铁系统上传下达指令信息,此次组立的通信铁塔位于四川省简阳市施家镇,高30米、重15余吨。
“该通信铁塔由11套组合单元、1000余根连接角钢栓接而成,塔身设计融入抗风抗震双重考量,可以保障高速运行的列车与调度中心的实时数据传输,并且通过全时段视频监控织密沿线安全防护网。”长江沿岸铁路集团四川有限公司工程部高级工程师胡鹏介绍。
据中国铁建电气化局成渝中线项目部负责人王杰介绍,“首塔成功组立的意义远不止于一座铁塔的竣工。它确立了‘工厂预制+现场装配+数字管控’的标准化作业流程,为后续63座铁塔建设确立了工艺标准,为项目整体推进奠定坚实基础。”
成渝中线高铁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沿江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自重庆枢纽重庆北站起,向西经重庆市渝北区、沙坪坝区、璧山区、铜梁区、大足区,四川省资阳市、成都市,引入成都枢纽成都站,正线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全线设重庆北站、重庆科学城站、铜梁站、大足石刻站、安岳站、乐至站、简州站、成都站。
成渝中线高铁线路走向示意图(图源:西南铁路)
预计2027年建成后,将与已建成运营的西安至成都高铁、郑州至重庆高铁和在建的成都至达州至万州高铁、西安至重庆高铁、重庆至昆明高铁、重庆至万州高铁等多条线路连通,推动成渝地区路网结构更加完善,成渝间可实现50分钟通达。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