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聚焦2023重庆两会 > 两会声音

两会声音 | 市政协委员张磊: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建立大数据分析干预机制

发布时间:2023-01-14 15:01
发布时间:2023-01-14 15:01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闻(重庆)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张磊 记者 李志峰 摄

今年重庆两会上,市政协委员、北京市中闻(重庆)律师事务所执行合伙人张磊尤其关注社会民生问题。他在提案中建议,有必要通过现代化的科学模型,在家校之间建立科学完善的联合筛查、分析干预机制,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

在近年来的调研中,张磊发现,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愈发普遍化、低龄化。《2022国民抑郁症蓝皮书》显示:五成抑郁患者为在校生,41%曾因抑郁休学,63%的学生患者在家庭中感受到严苛/控制、忽视/缺乏关爱和冲突/家暴,学业压力也成为压在青少年抑郁症患者身上的一座大山。

与此同时,张磊也注意到,随着2022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施行,家庭教育愈发受到重视。此外,学校心理危机干预转介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还有待落实完善。

现有心理服务资源的筛查、分析、服务方式耗时费力,且心理问题咨询求助渠道较少,治疗缺乏持续性、针对性。张磊建议,利用云计算服务器,搭建青少年心理健康状态智能化筛查、预警模型。一方面,能够在重大心理问题形成之前筛查出重点人群,形成危机预警机制。另一方面,当出现需要干预的情形时,在保护隐私的前提下,可及时准确地对学校及家长推送测评结果和处置建议,以提早治疗青少年心理问题和改善不良倾向。

张磊还建议,相关主管单位要加强社工队伍建设,以学校为最小单位进行试点,成立以点带面的基层心理咨询服务站。通过大数据对区域内所有的中小学生做心理普查,并归档入案。根据筛查档案和分析模型,针对个人的预测结果,提前筛选存在心理健康问题的人群,并按严重程度做好分级处理。

在学校及社区试点工作完成后,市、区卫健部门应加强精神卫生机构(门诊)建设,实现全市各区全覆盖。同时积极统筹高校附属医院的精神卫生诊疗资源,建立全市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应急情况处置“绿色通道”。以学校为单位,配置至少一名心理危机干预专家顾问,以处理重大心理问题。

严格保障大数据分析系统的合规性、私密性,容易被忽视,但却十分重要。在张磊看来,相关测评结果和个人信息仅由市政府相关部门授权的专业机构予以保存、使用、发送,谨防在信息流通中出现渠道泄密、隐私侵权等不良后果,建议配套发布地方性法规或行政规范性文件以规制大数据分析的合法界限。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