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中区较场口30度街吧夜市
2019夜市文化节颁奖晚会现场
2019年12月23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对重庆加快建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出了10大工程30个方面的任务。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级相关部门都有哪些举措?
近日,市商务委、市文旅委、市政府外事办、市体育局等部门从深入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文旅融合推动文化旅游消费、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着手,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打造。
定目标明责任
多方协作机制不断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消费促进工作,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实施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市委办、市政府办印发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主要举措及责任分工》,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主要举措及责任分工和重庆加快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的总体思路、建设目标、主要任务、保障措施、责任分工。并将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分别纳入市政府专项考核,对市商务委、市发改委、市文化旅游委等部门实行目标考核,构建形成了市委市政府领导、各级各部门合力促进消费升级的工作格局。
市商务委制定印发了《重庆市消费升级行动计划》和有关配套政策文件;市发展改革委牵头拟定出台了《重庆市营商环境优化提升工作方案》;市文旅委设立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和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公布第五批4个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5家单位为市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体育局发展体育产业,繁荣体育消费,全年举办市级大型群体赛事活动70余场次;市统计局探索总消费统计体系,新培育限上商贸企业204家。
各区县则围绕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大胆探索、创新突破。如渝中区改造升级解放碑步行街,发展首店经济;江北区以大九街为中心,大力发展夜间经济;万州、沙坪坝、渝北等区县通过参与夜市文化节、电商爱心购等系列促销活动,推动社零稳步增长。
强消费稳增长
发挥重要引擎带动作用
要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消费水平和消费潜力是第一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则是表现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
近年来,市商务委积极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挥消费基础性作用、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决策部署,按照商务部和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安排,以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引领,持续深入推进消费升级行动计划,促进消费品质能级提升。通过推进实体零售创新转型、推进进口商品分销体系建设、发展跨境电商等,全市消费供给不断提升;通过加快发展夜间经济、品牌经济、会展经济等,消费支撑不断发力;通过提升中央商务区产业能级、加快步行街改造提升、打造特色商业街、引导商品市场向平台化方向转型、发展电子商务等,消费平台不断健全;通过精心组织开展消费促进季活动,消费活动不断助力;通过开展审批标准化建设、实施商贸行业服务质量提升行动计划等,消费环境不断优化;通过引导离境退税商店提高国产、渝产优质产品经营比重,稳妥推进文化旅游、健康医疗、休闲娱乐等消费领域和相关服务业对外开放等,促进消费机制不断完善……
据统计,2019年前三季度,重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位居全国前十大城市第四位。另据重庆市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9年1-11月,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864.34亿元,同比名义增长8.6%。
“当前,消费已成为全市稳增长的重要引擎。”重庆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
五大名城十大工程
商外文体多部门协同发力
如何占居全球有影响力的消费制高点,重庆市政府在《关于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重庆将加快建设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成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并提出将深入实施10大工程30个方面的工作任务。
围绕目标任务,各部门具体如何实施?
市商务委有关负责人介绍,按照市政府文件关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点任务分工,市商务委将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积极牵头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各区县人民政府,围绕消费供给优化、消费平台优化、消费环境优化、消费支撑优化四个方面,统筹协调推进相关工作,不断完善沟通协作机制和政策促进机制,推动形成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强大合力。同时,根据部门职能职责,一方面围绕国际购物名城、国际美食名城、国际会展名城建设,深入实施国际消费集聚区打造工程、国际消费品牌集聚工程、“渝货精品”培育工程、特色餐饮及特色家政等服务消费提升工程、国际消费融合创新工程、国际会展提升工程;另一方面积极促进商旅文体融合,协同推进国际文化名城、国际旅游名城建设,合力推进实施国际消费服务质量提升工程、国际消费环境优化工程、国际交流合作深化工程、国际消费营销推广工程。
其中,国际消费集聚区打造工程重点是打造国际消费核心区、打造国际消费商圈及特色商业名街名镇;国际消费品牌集聚工程重点是打造国际品牌首选地、世界消费品超市;“渝货精品”培育工程重点是传承振兴老字号、培育“重庆造”品牌、加快非遗生产性保护基地建设等;提升特色餐饮消费重点要提升“重庆火锅”“渝菜”“重庆小面”等品牌的国际影响力,挖掘各区县美食文化,同时引进国内外知名餐饮品牌、特色美食,打造国际美食名城,提升特色家政服务消费重点是支持家政企业完善服务网点、培育服务品牌,推进行业信用体系和标准体系建设,推动家政服务业便利化、品质化发展;国际消费融合创新工程重点是推进零售业创新转型、推进商品市场平台化发展、推进供应链创新与应用;国际会展提升工程重点是培育引进国际展会、打造特色消费节庆活动。
市政府外事办表示,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友城、领事机构、国际交往关键人脉、重要国际会议等平台和资源,以更高水平的国际交往助力推动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目标的实施。2019年12月,市外办与渝中区政府签订协议,将渝中区定位为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核心区;外国驻渝总领事馆增至12家。与各国领馆共同举办经贸人文交流活动超过50场;当前我市与国际上48个省州市缔结了正式友好城市关系,与104个省州市建立了友好交流关系。2019年,我市举办了智博会、西洽会、上海合作组织地方领导人会晤、“一带一路”陆海联动发展论坛等16场大型国际会议,重庆的国际交往频度和质量显著增强。今后,将加快建设中西部国际交往中心,积极拓展国际友城、领事机构、国际交往关键人脉、重要国际会议等平台和资源,着力深化交流合作,扩大国际交往“朋友圈”,以更高水平的国际交往助力我市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据市文旅委介绍,通过实施大三峡旅游营销奖励、都市旅游驻场演出、“重庆好礼”文创产品、“红岩”品牌提质、传统风貌街区保护开发、“世界温泉谷”建设和全国乡村旅游品牌创建等项目,重庆文旅产品有效供给不断提升;通过“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西部旅博会、重庆文博会、西部动漫节,全球旅行商大会、世界大河歌会等活动,重庆文旅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扩大;2019年12月1日起,56个国家144小时过境免签政策正式实施,“巴渝文旅云”改版上线,智慧博物馆和智慧景区建设初见成效。重庆成为全国网民高度认可的“最宠游客的城市”,荣获2019亚洲旅游“红珊瑚”奖——十大最受欢迎文旅目的地;连续举办4届“重庆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全市各级共计投入财政资金1.29亿元,撬动社会资金8.3亿元用于举办活动、搭建平台和惠民补贴,惠及8198万人次文旅消费。今后,将以创建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动力,进一步延展文旅消费时间和空间、进一步培育文旅消费核心品牌、进一步优化文旅消费体验,着力打造国际文化名城和国际旅游名城,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市体育局表示,2018年重庆市体育产业总产出(总规模)达到423.99亿元,比2017年增长16.9%;实现增加值185.82亿元,比上年增长14.2%。2019年全市举办全国及以上级别赛事23场,包括2019亚洲田径大奖赛第一站和第二站、2019资生堂中国杯世界花样滑冰大奖赛等高规格赛事。举办青少年体育赛事60场,开展了2019重庆璧山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重庆武隆国际百公里山地越野赛、第九届重庆市全民健身运动会等市级大型群体赛事活动70余场次,高标准举办了2019年全国室内跳伞(风洞)锦标赛、2019国际攀联世界杯攀岩赛等12项示范性赛事,参赛人数已达15万余人,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重庆城市知名度和影响力不断扩大。下一步,将丰富体育消费业态、丰富赛事供给、推广基本体育技能、增加设施功能,不断拓展体育消费新空间,助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相关新闻
重庆如何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重庆新闻传媒中心,新消费时代下重庆城市商业发展研讨会现场 摄/张锦辉
参会嘉宾
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 彭和良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 易小光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 廖成林
重庆市沙坪坝区物流办公室党组书记 李波
龙湖集团副总裁、重庆龙湖总经理 崔恒忠
九街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 冉巍
博众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院长 阎占斌
戴德梁行重庆总经理 魏晓龙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 胡伟
重庆,这座拥有三千年历史的文化古城,从未停止向前的脚步。从“中国繁荣城市”到“全国十大美好生活城市”“中国十大夜经济影响力城市”,现在又将目光投向了三大经济驱动力之一的消费。
2019年12月27日下午,“培育国际消费中心城市 共话商业转型升级——新消费时代下重庆城市商业发展研讨会”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大厦举行。政府相关部门领导、权威经济专家、业界精英代表等10余位嘉宾围绕“国家消费中心城市”、“消费升级”、“商业转型升级”等关键词,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思潮碰撞,为加快建成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贡献智慧和力量。
基础牢条件好
消费市场优势显著
“重庆推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会上,重庆市商务委副主任彭和良详细介绍了重庆的基础优势。他表示,从重庆的社会消费零售总额情况来看,重庆有一定的消费体量与消费需求,消费潜力巨大。
同时,重庆正大力推进内陆开放高地建设,构建互联互通新格局,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加上城市旅游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友人来到重庆,能够提升国际化消费水平。
“不管是从历史、现实,还是从未来看,重庆确实具备优势。”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院长易小光看来,重庆拥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包容开放的人文精神,是一座“热情好客”的城市。从区位上来看,重庆处于西部大开发重要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联结点,正建设现代化大都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中的“国际”相契合。
龙湖集团副总裁、重庆龙湖总经理崔恒忠表示,北京华联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140亿元,成都太古里在60亿元左右,重庆北城天街只有30亿元,这充分说明重庆扩大消费的空间还非常巨大。随着重庆人口结构的改变和产业的迭代,将会给这个城市的未来消费带来很大机会。
在消费供给端下功夫
盘活优势资源
拥有良好的消费基础、巨大的消费空间,重庆应如何将这些优势“盘活”?
在彭和良看来,目前,重庆消费的短板在于有效供给不足,未来应该通过供给端改革,在消费载体、消费业态和消费模式上不断创新,以此来满足不断升级后的消费需求。
“接下来,商务委将改造提升中央商务区、城市核心商圈等消费载体,构筑国际化的消费平台。同时,加快消费品牌集聚,引入一些国际大牌、打造‘首店经济’。还将培育一批重庆有知名度、有影响力的生产企业,特别是消费品工业产品,推动消费的发展。”彭和良说道。
重庆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廖成林认为,目前多个城市都在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还应考虑错位竞争,突出重庆优势。
“创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要在‘国际性’上多下功夫,尤其是要充分利用中欧班列(重庆)和陆海新通道两条国际物流大通道。”重庆市沙坪坝区物流办公室党组书记李波说。
九街文化产业集团董事长冉巍认为,重庆应该把握重庆作为旅游热门城市的边际效应,针对旅游人群设计一些特定的消费产品,通过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来渝游客的消费额。
关注消费新需求
用新技术赋能新消费
想要开掘好国际消费这座“金矿”,消费者的新需求不容忽视。
马上消费金融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胡伟分享了一组数据,在马上消费平台上的1亿多用户中,22岁至28岁的年轻人占了八成,他认为应该在激活年轻人的消费潜力上狠下功夫。
“年入10万元的年轻人可能比年入100万元的中年人更有消费潜力。收入高,不一定有消费意愿和消费的时间。”龙湖商业华西一区总经理张玺也认为,要抓住年轻消费群体,“我们比较看重25岁到40岁的年轻人,大部分年龄段是从80后到95后,他们有消费认知、消费实力和消费频次。”
戴德梁行重庆总经理魏晓龙观察到,重庆各类型的消费场所特别是文化类消费场所数量在不断攀升,美术馆、博物馆等场所在全国来看数量都非常靠前。他认为,消费力挖掘有赖于这些不同的消费场景,未来需要更多类型的消费场景出现。而且重庆文化软实力排名靠前,文化保护遗产数量较多,打造文化类产品是一大优势。
为什么重庆的博物馆、美术馆等文化类场馆越来越多?在博众城市发展管理研究院院长阎占斌看来,人们的消费已经从硬件消费转向文化、情感和精神消费,应关注这些方面的消费需求挖掘。
除了消费市场,廖成林提到还应注意技术的协同发展,“不要单一地追求线下的、传统形式的消费方式,要思考在5G商用时代、智慧产业的背景下,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存在形式、表现形式,以及如何与未来市场接轨。”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