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公共文化体育 > 文化旅游

130处老建筑获评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

发布时间:2019-09-27 09:53
发布时间:2019-09-27 09:5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刘足山碉楼。(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供图)

9月26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获悉,日前,经市政府同意,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正式公布,共有130处老建筑入选该名录。

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评定出的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建成年代最早的可追溯到明末,按建筑类型可分为八大类。其中居住建筑32处、商业建筑5处、公共服务建筑34处、工业仓储建筑13处、军事防御设施16处、市政水利设施25处、风景园林建筑2处、祠庙会馆3处。

该负责人表示,这批历史建筑反映了重庆城乡发展的历史风貌和地方特色,具有较高的建筑历史、文化、科学和艺术价值。

例如,入选的水利设施类建筑中,除了人们熟悉的桥梁、水塔等,还有数处渡槽。渡槽是指输送渠道中的水流跨越河渠、溪谷、洼地和道路的架空水槽。普遍用于灌溉输水,也用于排洪、排沙等,外形类似桥梁,常见于重庆农村。希望通过对各种类型历史建筑的保护,留存历史风貌,让人们更关注和了解重庆历史。

下一步,按照《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规定,历史建筑所在的当地政府将组织开展设置保护标志牌、测绘、保护规划编制等工作,保持和延续历史建筑的历史风貌。

据悉,“历史文化街区划定和历史建筑确定”工作自启动以来,总计确定了三批共387处历史建筑。各区县政府按照《重庆市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相关要求对历史建筑进行了保护。

部分重庆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介绍

  1、彭家大院 

  位置:渝北区木耳镇金刚村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建筑特色:彭家大院始建于十九世纪,传统巴渝风貌,单层住宅,土木结构,规模较大,多重院落,内部陈设体现了传统巴渝生活气息。

  2、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 

  位置:沙坪坝区童家桥街道壮志路2号 

  建筑类型:公共服务建筑

  建筑特色:西南政法大学图书馆建成于1980年代早期,建筑为院落式布局,主体结构为四层钢筋混凝土结构。图书馆采用现代体量构成,遮阳板组合形成立面划分,水刷石外墙装饰和混凝土花格均具有典型的时代特征,技术水平较高,具有较高的建筑科学和艺术价值。

  3、刘足山碉楼 

  位置:南川区楠竹山镇锅厂村5社34号 

  建筑类型:居住建筑

  建筑特色:刘足山碉楼始建于民国末年,为夯土结构的居住防御一体式碉楼。碉楼为夯土砌筑,顶部攒尖屋顶,四面出挑外廊,是川东地区碉楼型制的一个典型。

  4、长生桥镇河咀渡槽 

  位置:南岸区长生桥街道茶花社区 

  建筑类型:市政水利设施

  建筑特色:南岸区长生桥镇河咀渡槽建于1979年,为当地政府号召,地方建设队与当地居民共同建设而成的农田水利灌溉设施。渡槽为三跨连续式空腹式砖石结构,代表了 20 世纪 70 年代重庆地区石构建筑的高超技艺。

  5、碧津公园 

  位置:渝北区双龙湖街道双龙大道 31 号 

  建筑类型:风景园林建筑

  建筑特色:碧津公园建于1987年,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风貌,风景园林建筑,是重庆市城区最具旅游价值的公园之一。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