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高峡平湖”风光。新华网发(万州区委宣传部供图)
新华网重庆12月11日电(刘磊)一场论坛、一台晚会、一次签约。12月10日-11日,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多项重要活动在重庆万州区集中开展,包括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论坛暨企业家座谈会、2020世界大河歌会、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20年渝鄂轮值主席会议等,期间签约20个文旅项目,协议金额216.8亿元。
“天然画廊”“人间仙境”,被打上这样烙印的长江三峡是我国最早向世界推荐的黄金旅游线路之一。近年来,“三峡”被重庆明确为重点培育的国际化特色区域旅游目的地,同时被重庆明确要打造为旅游业发展升级版的一张“王牌”。
专家学者齐聚一堂为打好“三峡牌”建言献策。新华网发(侯本艳 摄)
走向纵深
推动三峡游轮发展“港城联动”
如何把“三峡”这张“好牌”打好?目前,“文旅产业亟待再升级,让三峡游走向纵深”正在三峡库区上升为共识。
10日召开的长江三峡旅游发展论坛暨企业家座谈会上,“游轮经济、高铁旅游、康养度假、三峡民宿”是与会专家学者提及的高频词,背后折射出的是“共谋三峡旅游发展新思路,共推区域高水平合作新模式”的发展思路。
以“游轮经济”为例。“长江三峡是世界内河游轮设施较好、功能较全、服务较优的旅游观光模式之一,也是长江水运的一大亮点。”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叶欣梁表示。
这张“金名片”带来的旅游价值也正在逐步增加。数据显示,2019年三峡豪华型内河游轮共计34艘,床位数为10406个,实现62.9万人次的年载客量;经济型游轮18艘,床位数为4498个,实现45.3万人的年载客量。
具体到万州,在他看来,万州位于长江三峡黄金旅游带的中心节点,水陆空铁立体交通方式便捷,三峡“新景观”、三峡著名旅游景点大多在万州1至2小时车程范围内,辐射客源广泛,发展内河游轮优势明显。
他建议,接下来应当进一步加强内河游轮发展规划设计,建立中国三峡内河游轮旅游发展实验区,加快重庆游轮母港体系及沿江游艇基地规划建设,优化和完善沿江游轮码头及配套设施功能,建立服务标准,完善内河游轮风险防控体系。
更为关键的在于,要推动“港城联动”,围绕从“游轮码头”到“游轮港”再到“游轮城”的转型发展目标,整合滨江岸线和广阔腹地资源,放大游轮经济带动效应,建设国际游轮城、特色游轮小镇等。
2020世界大河歌会在万州唱响。新华网 刘磊 摄
区域联动
唱响大三峡旅游黄金品牌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渝鄂两地山水相连、人文相亲,长江三峡是将双方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纽带。
11日,重庆市与湖北省签署了《2020-2021年度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随后召开了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2020年渝鄂轮值主席会议。
这样的会议已举办多年,轮值主席会议制度反映着两地在三峡游方面全面共建的态度。
“我们要秉承一体化理念,协同打造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打好用好‘三峡旅游牌’。”活动期间,重庆市委常委、万州区委书记莫恭明表示。
但在多年前,“单打独斗、各自为阵”也曾让三峡游“很受伤”,直接导致规划散乱滞后,进而衍生出交通不畅、景区景点老化、要素同质化严重等问题。
在此背景下,三峡游呼唤“抱团上路”。
窥一斑而知全豹。《2020-2021年度渝鄂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合作备忘录》提出,渝鄂要推进旅游交通互联互通、推进旅游精品提升打造、推进全域旅游创新融合、推进旅游线路联动互动等,不难看出,三峡库区城市围绕文旅等方面的联动正越走越远。
“近年来,我们以共办共享国际旅游节为契机,不断推动两地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持续唱响大三峡旅游黄金品牌,长江三峡旅游内涵日益丰富、品质持续提升,旅游人数、旅游收入不断增加。”莫恭明说。
然而规划落实、想法落地,终归还是要向产业要答案。
在11日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长江三峡国际旅游节招商合作项目签约环节上,共有20个文旅项目集中签约,协议金额216.8亿元。包括万州三峡旅游精品项目、丰都九重天康养旅游项目、巴蜀非遗文旅小镇项目、蓝城忠州生态小镇项目、奉节白蜡坪乡村旅游项目、巫山175文创产业园项目等。
区域联动、产业纵深化发展正让“三峡”这一千年美景展现出新的魅力,焕发出新的风采。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