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日,重庆日报记者市卫生健康委获悉,我市已分批次启动12—17岁青少年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各医疗机构通过开设专场、调整临时接种点等形式,有序推进接种工作。截至8月2日,全市新冠疫苗累计接种3936万剂次,其中,累计接种第一剂次2041万剂次。
▲2021年8月3日,九龙坡区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新冠疫苗接种点,现场正在集中为学生开展专场接种。记者 郑宇 实习生 杨涵 摄/视觉重庆
8月3日上午8点,位于市铁路中学礼堂的新冠病毒疫苗临时接种点,已有不少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到学校。
记者看到,该接种点分为等候区、预检区、登记区、接种区以及留观区,共有8个接种台、12个登记台。在接种区,老师用麦克风念名字,在志愿者的引导下,同学们有序地出示身份证、接种知情同意书等接种材料后,进入接种点。
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所有学生和家长均为单向流动,从提交资料、接种疫苗到留观,分为不同的区域。等候区和留观区都要求间隔一个座位入座,当人数较多时,学生们则先在各自班级等待,由老师通知后,分班进入临时接种点。
“这种在学校接种还是很方便,”家住巴国城的张女士说,虽然天气很热,但还是第一时间带孩子前来接种疫苗,“打了疫苗还是放心些!”
据了解,8月3日至6日,九龙坡区在7所学校设立了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集中对15-17岁在校学生开展专场接种。临时校园接种点为育才中学、杨家坪中学A区、渝高中学(本部)、杨家坪中学D区、实验外国语学校、渝西中学(初中部)、铁路中学。
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和九龙坡区人民医院负责铁路中学接种点的接种和医疗保障,共派出了30多人的工作团队。
“我们留观区专门配有心理医生,防止未成年人突发心理不良反应。”市第十三人民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赖晓东说,因为接种的人群是未成年人,和成年人相比,接种的难度要高一些,所以接种现场特别加强了医疗保障,把医院的重症、心血管等科室专家抽调到现场。
与此同时,该区还开展了“小手牵大手”行动,在学生接种的同时,对陪伴学生的家长也提供接种服务,以进一步提高全民接种率。在重庆实验外国语学校临时接种点,就有一对母女一起接种了疫苗。在疫苗供应充足的情况下,7个临时接种点日均接种能力超过2000针剂。
为满足更多市民疫苗接种的需求,沙坪坝区人民医院将新冠疫苗接种点临时调整至重庆一中退协活动中心。8月3日早上8点,已有市民在该中心排队等候接种。考虑到天气炎热,新场地安装了7台空调,送出阵阵凉风。由于场地较为宽敞,大大减少了市民在室外顶着烈日排队的时间。在队伍中,不乏年轻的面孔,“只有更多人接种疫苗才能树立起免疫屏障,所以趁着暑假,我赶紧来接种疫苗。”今年读高一的小林说,父母都已接种了疫苗,他也想尽快接种完疫苗,为抗疫出一份力。
专家提醒,学生如果患有先天性疾病或者特殊的过敏反应,在接种登记时如实告知医生。接种后,回家还要进行3天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温检测、接种部位是否红肿、有没有出现皮肤瘙痒、是否出现感冒、流涕、咽痛、腹泻等症状。必要时,家长要及时向学校反馈,接种点医护人员会继续跟进。同时建议家长给孩子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多喝水,暂缓剧烈运动。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