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 > 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

渝中:强化智慧救助 提升服务效能 推进社会救助工作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23-02-15 16:07
发布时间:2023-02-15 16:07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中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始终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持续深化社会救助改革创新,积极推进民政部“救助通”试点,有效破解扩围增效服务难题,“救助通”试点获评2022年全国社会救助领域创新实践活动十佳优秀案例。

突出“三高导向”,夯实社会救助工作基石

高站位构建组织领导体系。成立由区委副书记、分管副区长双挂帅的社会救助工作领导小组,将“智慧救助”建设作为改革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重要内容,以民政部“救助通”试点为抓手,统筹推进“一门受理、一窗综办、一网通办、一事联办”。

高质量打造救助工作队伍。在全区11个街道成立社会救助工作站,每年投入1300余万元,在街道社会救助工作站和79个社区配备专职社会救助工作人员221名,确保社会救助工作专职、专业、专人。

高标准强化救助基础保障。区级财政按照“1名低保对象不低于45元”的标准,每年安排50余万元社会救助工作经费。强化“救助通”项目资金保障,拓展系统软件功能,配备终端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开展线上线下全覆盖、多层次宣传推广。

强化“三个联动”,提升社会救助服务效能

功能联动,建设综合救助信息系统。以“救助通”为统领,融合各类救助系统平台,开通线上微信小程序和线下窗口智能终端两种申请渠道,形成渝中特色的“大救助、大协作、大联动”救助系统。

数据联动,打造信息交换共享平台。强化部门信息共享、数据互认,整合民政、人社、住建、残联等10余个部门共38项、7万余条数据,将低收入人口信息数据库扩展至3.9万余人,实现救助数据同一渠道受理、同一流程办理、同一标准采集。

机制联动,构建高效申请办理体系。建立申请必受理、申请即公示、信息核对“一次授权、全网通用”等联动机制,简化流程、提升效率,低保和特困申请流程减少为3项,办理时限压缩至10—15个工作日,做到“随时办、随地办、高效办”。

抓实“三个主动”,增进困难群众民生福祉

主动发现更为精准。建立“线上+线下”联动模式,线上依托“救助通”系统及时监测预警,实时推送困难群众信息,提醒相关部门、街道和社区迅速响应、主动核实;线下依托767个基层网格、社会组织、居民、志愿者发现困难群众时,均可主动代为申请、采集信息,系统后台同步通知工作人员及时开展服务。

主动服务更有质量。减少人工审核审批、数据重复录入,帮助基层救助人员“轻装上阵”,有更多精力开展入户走访、信息采集、主动发现、动态监测、救助转介等服务,变“被动坐等”为“主动上门”。社会救助申请办理数据从基层同步至区级、市级和民政部,随时接受各级监督,有效遏制“人情保”、吃拿卡要、暗箱操作、拖延刁难等问题,实现“阳光救助”。

主动关爱更加温暖。将政府关爱由困难群体向普通居民拓展延伸,年投入1.8亿余元接续实施“人生关怀”。强化社工介入,累计投入2540万元实施困难群体社工服务项目743个,实现特殊人群关爱服务全覆盖。探索成立社区慈善基金,打造“慈善爱心超市”名片,鼓励干部职工常态化“结对帮扶”,动员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有效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