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社会公益事业 > 灾害事故救援

应对水旱灾害防御严峻形势 重庆管控“三大风险”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发布时间:2023-04-24 15:16
发布时间:2023-04-24 15:1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预计今年汛期总体气候状况偏差,水旱灾害防御形势较为严峻。”4月24日,记者从市水利局召开的2023年全市水文与水旱灾害预防工作会上了解到,为应对水旱灾害防御严峻形势,我市未雨绸缪、多措并举,在确保城乡供水安全的同时,强化管控超标洪水防御、水库安全度汛、山洪灾害防范“三大风险”等防御重点。

科技赋能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我们要层层压实各级水旱灾害防御责任,全面更新水库、水电站、山洪灾害危险区、防洪薄弱点、库区高切坡等重点区域责任人。”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称,除强化汛期24小时值班和推行局领导包片区、处室包区县的防御工作模式外,还要继续强化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持续推进水文现代化建设来提高防御能力。

比如,加强汛情旱情监测方面,将开展自动化监测新技术新仪器应用分析及研究,按照“一站一策”原则合理规划建设任务,重点解决水文站流量在线监测,兼顾实现高洪测验方式现代化。强化土壤墒情监测和河流低水枯水测量,提升旱情监测分析评估能力,有效支撑抗旱指挥调度。提升预报预警能力,加强水文气象信息共享和数据深度融合,充分利用卫星遥感、测雨雷达等技术,持续改进水文测报手段,逐步实现水文预报与气象预报同频同步,进一步延长预见期、提高预报精准度。

精准施策确保城乡供水安全

“根据趋势研判,今年干旱形势不容乐观。各区县要认真总结去年极端干旱暴露出来的问题不足,按照精准范围、精准对象、精准措施要求,树牢抗大旱、抗长旱意识,提前谋划各项抗旱准备工作。”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要求,今年要强化抗大旱保供水,做好蓄水保水、基础数据收集、精准旱情监测、开展精细化管理、加强供水设施管理和落实兜底供水等方面工作。

比如,在做好城乡供水安全方面,多措并举入库、入塘、入渠、入池,最大限度增加水利工程蓄水量,为后期可能出现的旱情提供水源保障。同时全面摸排水厂、供水设施覆盖范围及供水人口、不能覆盖区域及人口,掌握现状水源、备用水源、应急水源情况,建立水源、水厂、供水区域、供水人口及缺水区域、缺水人口等基础数据清单,绘制区域抗旱风险图。提前精准预判可能出现的缺水区域、缺水人口等情况,算清算细“水账”,动态制定抗旱应急供水方案。关注水源条件较差的高海拔区、喀斯特区和采空区等区域,利用降雨时段储水备用,降低突发性缺水风险,对于部分区域极端缺水情况,送水到水厂、到蓄水池,送水入户等。

未雨绸缪管控“三大风险”

为应对2023年水旱灾害防御严峻形势,本次会议提出要强化管控“三大风险”。

应对超标洪水防御,要进一步检视细化超标洪水防御预案中的相关措施,明确监测预警预报、水利工程调度、巡查防守、抢险处置等工作;应对水库安全度汛,要全面落实小型水库防汛“三个责任人”和“三个重点环节”,做好水库日常巡查、维修养护、安全监测、调度运用、巡查值守、防汛抢险等工作;应对山洪灾害防范,要健全山洪灾害监测预警体系,密切监视短历时强降雨过程,强化多信源递进式预警,落实“叫应—反馈”机制,着力打通预警信息“最后一公里”,实现“预警—响应”闭环管理。

针对今年水旱灾害防御较为严峻的形势,市水利局安排部署了强化隐患排查整治、强化工程调度运用、强化防灾工程建设、强化预案质量提升、强化培训演练、强化宣传及数据报送、强化物资队伍储备等防御重点工作。

比如,立足从流域整体全面规划全市防洪保安工程措施体系,我市今年要建成16座并新开工15座大中小型水库;有序加快4座中型、109座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完成14座新建水库审查审批。开展292公里河道防洪达标治理,实施5条重点山洪沟治理;争取长江干流防洪工程(三期)通过可研审查,开展13个主要支流项目前期工作、力争完成10个项目审查审批。持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一改三提”行动,启动10个区县农村水网建设试点,新开工11个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项目,完成1184个抗旱应急水源工程建设。同时配合开展中心城区“两江四岸”及周边地区统筹沿江防洪排涝和城市建设。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