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保护 > 环保动态

筑牢生态本底 黔江解锁绿色生态“财富密码”

发布时间:2022-03-25 15:59
发布时间:2022-03-25 15:5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前不久,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里来了一群“稀客”。

青山碧水间,它们或在江边休憩觅食,或成群结队嘻戏玩闹。对于黔江人来讲,这群“朋友”并不陌生。

野生猕猴,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这些年,在黔江城市大峡谷、小南海、神龟峡等地,它们三五成群频繁露脸于游客的相册里、活跃在保护区的监测仪中,俨然已把这里当成大型“游乐场”。

不光野生猕猴,还有毛冠鹿、红隼、红腹锦鸡、大鲵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频现,黔江正成为野生动物“朋友”的栖息地,这是对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果的验收,更是对美丽家园最好的认证。

筑牢生态本底需要久久为功,“十四五”期间黔江如何干?3月24日,黔江区生态环境局针对《重庆市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进行深入解读,黔江将通过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建设天蓝地绿水清“清新黔江”。

▲峡谷晨韵。黔江区林业局供图

▲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水体小南海。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推进绿色产业实现生态与经济双赢

“环境就是生产力、就是保护民生。”黔江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张怀说,黔江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达到355天,PM2.5浓度28μg/m³,40个城乡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人均公园绿地达到19.6平方米。全区森林覆盖率达到65%,社会公众生态环境满意率达97.71%,列渝东南第2位,全市第4。

为推动黔江区生态环境保护取得新进展,《规划》从碳减排、环境质量改善、污染物排放总量减排、环境风险防范和生态保护修复5个方面设定指标。

到2025年,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显著增强,建成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示范高地。

如果“穿越”到5年后,有哪些项目将进一步让“十四五”蓝图变现,又将为当地百姓带来哪些变化?

《规划》拟实施的项目中给出答案。

其中,因地制宜发展气候经济、山上经济、水中经济、林下经济,打造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点,把空气变财气、青山变金山、绿水变富水、林地变宝地,将形成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改善的强大内生动力,为当地老百姓增收创造条件。

可以预见的是,通过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区域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推进,一批绿色产业即将崛起,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双赢。

▲厚植绿色本底保护良好的灰千梁子林区全景。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实施生态环境治理群众是“考官”

对于黔江人民来讲,良好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

张怀介绍,城市中,通过持续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将实现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稳定增长,提高居住区绿地、道路绿地等附属绿地的建设和养护质量标准,建设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宜居城市。

乡村里,通过强化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两大污染防治,农村生态环境也将进一步提升,乡村将成为让人民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令人向往的美好家园。

与此同时,发展为民、保护惠民,人民群众既是良好生态环境的“需求方”,也是生态环境治理工作的“主考官”,更是保护生态环境的“生力军”。

“十四五”期间,黔江将保持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战略定力,以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为主线,以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以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动力,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阿蓬江畔。黔江区林业局供图

▲蓬江之春。黔江区林业局供图

阿蓬江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

黔江有着“山、江、河、峡”多要素叠合的山地城市生态底蕴,一张张“山水牌”串联区域各类禁止开发区、道路廊道、城市绿道等绿廊绿带,共同构筑“一带、两区、三片、五轴、多节点”的高质量生态空间体系。

黔江区水利局王明义表示,“十四五”期间,黔江将围绕“一条主线”,强化河长履职尽责,同时,通过“一河一策”和“联防联控助力河流治理保护。

实际上,在河流保护治理行动上,黔江已有生动实践。

在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最美河流阿蓬江在黔江境内冲破崇山峻岭,一泻千里注入乌江。春江水暖之时,阿蓬江两岸到了最美的季节。如果泛舟江上,乘船游阿蓬,两岸山的连绵,花的柔美,风光无限。

2019年以前,阿蓬江水生态也曾一度面临环境恶化、水生态退化现象。2020年,黔江以实施阿蓬江国家湿地公园保护与恢复为契机,抛出“湿地+”理念,一场以生态修复湿地环境为核心的行动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

而整个修复的过程如同魔法降临,阿蓬江两岸来了一次“大变身”。

先是一批风景林在沿江两岸落地扎根,落羽杉重新在湿地撑起一片新绿。随后,各式各样的水生植物重新“复活”,鸟类随着景观环境的提升重新回归栖息,2019年,阿蓬江成功获评“长江经济带美丽河流”,2021年阿蓬江湿地公园还被批复为市级重要湿地。

▲矿山治理前。受访者供图

▲矿山治理后。受访者供图

端好绿色“饭碗”实施碳达峰

“碳达峰将是今年的工作重点。”黔江区发改委副主任龚言新表示,“十四五”期间,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黔江成立了全区碳达峰碳中和领导小组,并启动全区碳达峰实施方案编制工作。

如果生态修复是一次“新生”,那么低碳转型就是发展底蕴的一次再塑。生态保护从山水转移到生产,黔江过去有许多矿山经历过涅槃。

黔江区正阳街道的一处采石场,长达6年的石料开采在这里留下了一道道褐色“疮疤”。2013年采石场随着落后产能淘汰和绿色矿山的建设关停时,采石场负责人刘业(化名)望着一片片损毁的土地很是后悔。

破坏的代价是随后漫长的生态恢复治理。痛定思痛,刘业也加入了绿色矿山建设。

2021年6月,随着最后一批植树、撒播草籽结束,在4公顷的治理面积上,原本裸露的土地重新长成绿茸茸的草皮,岩石缝蹦出一颗颗灌木。

刘业尝到了还生态债的“苦”,也见证了低碳绿色转型的“甜”。

此外,黔江发挥武陵山区山清水秀的生态优势,念好“山字经”、打好“特色牌”,实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双赢。实行能源和水资源消耗、建设用地等总量和强度双控,完成市级下达的总量和强度目标。

▲峡谷晨韵。黔江区林业局供图

▲得到有效保护的良好水体小南海。黔江区生态环境局供图

34种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大团圆”

黔江区大部分原始森林属于武陵山自然保护区核心区,随着生态系统不断改善,好生态请回了稀有物种。

在黔江城市大峡谷、小南海、神龟峡等地,野生猕猴群的回归实力“认证”美丽家园,毛冠鹿、红隼、红腹锦鸡、大鲵34种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与大自相拥,森林里的小伙伴来了一场“大团圆”。

还有悬崖峭壁上,曾一度处于濒危状态一群古树如今葱茏劲秀,枝干遒劲。

黄杉、润楠、铁坚油杉、南酸枣,从一级古树到三级古树,它们的平均树龄在150年到550年间。

虽然距离村落较近,但一直以来得到了妥善的保护,普遍保存完整。目前,黔江区登记在册的名木古树数量达到1035株,数量还在逐年增多。

“‘十四五’期间,已申报该项目25万亩,其中封山育林11万亩、森林质量提升和退化林修复14万亩。”黔江区林业局谢德兵表示。

为确保2025年全区森林覆盖率保持在65%以上,黔江将重点围绕渝东南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综合治理项目,主要实施好封山育林、森林质量提升和退化林修复,大力保护森林资源存量、做实生态修复增量、提升森林生态质量。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