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生态保护 > 环保动态

每年吸引2万余只候鸟越冬 开州汉丰湖入选第二批国家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发布时间:2023-11-09 14:46
发布时间:2023-11-09 14:4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候鸟达20余种、两万余只——11月8日,记者从开州汉丰湖入选全国第二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该区将汉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采取综合措施,让这座三峡库区最大人工湖展现“以山见水,山水并茂,一城青山半城湖”的优美画卷。

为美丽汉丰湖提供“水动力”

“开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地,是三峡移民重点区县之一。三峡工程孕育了汉丰湖,交织形成了‘湖在城中、城在山中、人在山水中’的美丽画卷。”开州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黄成涛介绍,美丽河湖是美丽开州的生态底色,也是开州高标准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的集中体现和实践载体。

美丽汉丰湖。通讯员 陈永松 摄

对此,开州始终把汉丰湖水生态环境保护作为生态环保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河湖统领,致力管好水资源、治好水环境、护好水生态。

近年来,开州在畅通水系循环、大脉贯通、水体流动等管好用活水资源上持续发力,实施中小河流等综合治理工程项目30余个,保障汉丰湖上游东河、南河两条重要支流年均入湖水量达20.8亿立方米,为汉丰湖带来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673名河长合力确保一湖碧水

确保汉丰湖常年保持一湖碧水,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

在源头根治方面,开州投运城区污水处理厂三期扩建工程,总处理能力达10万吨/天;在汉丰湖上游31个乡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累计建成一、二级雨污管网486公里;建成乡镇污水处理厂45座,升级改造27座;实施105个行政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建成投运88座农村污水处理设施,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覆盖率达90%;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900余个,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5%。

美丽汉丰湖。通讯员 陈永松 摄

在实行水岸同治方面,开州围绕汉丰湖周边镇街实施总投资14亿元的水环境综合治理项目,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6.96平方公里,整治入湖排污口37处,实施生态河道治理8.4公里,配套修建堤顶道路、亲水步道15公里,绿化堤防80亩;通过协同联治,坚持部门乡镇联动,压紧压实河长制工作责任,三级河长总人数达673名。

构筑鱼鸟共生“天堂”

近年来,开州在汉丰湖湿地公园内分4个梯次实施生态保育、基塘、林泽、鸟类生境“四大工程”,着力构建独有的湿地生态系统。

第一个生态梯次是在150米以下实施8235亩自然植物带生态保育工程,对该区域的植被采取近自然管理,实现保持湿地生物多样性生态目标;第二个生态梯次是在150米—165米区域实施45亩基塘工程,以冬季蓄水沉积的底泥作为养分,种植荷花、水生美人蕉、菱角等水生作物,充分挖掘湿地的经济潜力,实现作物亩产量化增值经济目标;第三个生态梯次是在165米—175米区域实施1350亩林泽工程,栽植耐淹性较强水松、水桦、竹柳、落羽杉等十余种乔木,实现稳固库岸与净化来水互利保护目标;第四个生态梯次是在175米以上实施4950亩鸟类生境工程,利用改造低效林,引入利于鸟类筑巢的树种,实现保持水土与庇护鸟类双赢环境目标。

美丽汉丰湖。通讯员 陈永松 摄

目前汉丰湖已成为各种鱼类、鸟类栖息的“天堂”,有国家Ⅰ级保护动物1种和国家Ⅱ级保护动物19种,每年到汉丰湖越冬的雁鸭类候鸟达20余种2万余只。同时,美丽河湖建设,也让开州群众对生态环境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