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点击右上角 选择浏览器打开

(欢迎您)注销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2005年)

发布时间:2005-01-16 15:33
发布时间:2005-01-16 15:33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重庆市人民政府工作报告

——2005年1月12日在重庆市第二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王鸿举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04年工作回顾

  2004年,是重庆直辖八年来发展最快最好的一年。我们始终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作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调整结构、加快发展的重要机遇,作为经济工作的主线,知难而进,开拓进取,胜利完成了市二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主要目标。初步统计,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650亿元,比上年增长1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到9550元,跨上1000美元新台阶。

  各位代表!在西部大开发的强力推动下,经过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市生产总值、财政收入、进出口总额和城乡居民收入,已提前完成“十五”计划预期目标。这标志着我市在富民兴渝、加快建设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征程上迈出了极其重要的步伐。

  过去的一年,我们主要做了十个方面的工作。

  (一)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健康发展。坚持从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有保有压,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对符合国家要求的“4 3”投资项目予以重点支持;对不符合国家规定的62个在建、37个拟建投资项目实行整改、停建和取消立项。坚决反对低水平重复建设,关停了21条小水泥生产线,取消了一批盲目上马的小钢铁项目。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6.4%,达到1605亿元。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420亿元。可喜的是工业投资增长52.4%,占总投资的比重由上年的20.7%提高到24.9%,产业发展后劲有所增强。

  促进土地市场逐步规范。撤销名不副实的园区126个,核减规划面积371.4平方公里,全面推行经营性用地“招拍挂”出让制度,土地出让金收入大幅增加。

  保持金融稳健运行。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年末存款余额比年初增加592亿元,贷款余额增加514亿元。地方金融机构实力不断增强,农村信用社增资扩股12亿元,市商业银行所有者权益总额上升4.4个百分点。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率大幅度下降,重庆正在成为全国银行资产质量和金融环境较好的地区之一。

  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全市地方财政收入达到302亿元,同口径增长40.5%,其中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00亿元,增长25.9%,财力明显增强。加上中央对我们的返税、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地方财政支出487亿元,增长24.5%。市级财政重点向财力薄弱区县、“三农”、社会事业和社会保障倾斜。通过转移支付和专款补助区县156亿元。投入农业和扶贫16.6亿元,增长19.9%;用于教育事业支出22.6亿元,增长22.4%;社会保障支出31.7亿元,增加2.5亿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失业保险金和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发放标准有较大幅度提高。市级政府运行基本支出始终控制在全市财力的25%以内。

  积极应对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能源、运输调度。在电力供应紧张的“迎峰度夏”期间,我市是全国少数几个没有出现大面积拉闸限电的省市之一。天然气和成品油供应基本满足生产生活需要。调整优化运力结构,积极疏解货物积压矛盾,水运货物周转量大幅增长。加强市场物价调控管理,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为104。

  (二)加大扶农促农政策力度,农村经济出现多年少有的好形势。推出了扩大大春种植面积、复耕撂荒地、发展晚秋生产三大举措,实施了补助再生稻种植、种粮农民直补试点、稻谷最低保护价收购和降低农业税税率等六大激励政策。扶农促农政策力度之大、农民得到实惠之多前所未有。粮食播种面积增加136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1150万吨,比上年增加63万吨。实施“三百工程”效果明显。新建农业产业化优质商品生产基地668万亩,龙头企业超过2000家,带动264万农户增收。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7个百分点。实施百镇工程建设项目1150个,全社会投资200亿元,按常住人口计算的全市城镇化水平达到43.5%,提高1.6个百分点。市级财政安排4700万元,培训农村劳动力20.3万人,一批有一技之长的农民技工成长起来。当年新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40.4万人。完成了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加强以防治高致病性禽流感为重点的重大动物疫病防治工作,全市实现清净无疫。

  (三)推出加快新型工业化新举措,工业增长速度和效益同步大幅提高。按照“5444”发展思路,规划到2010年实施项目570多个,加上园区引进项目,总投资超过2000亿元。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增长23%,利润增长40%左右。汽车产量达到54万辆。高新技术产品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由上年18.9%提高到21.1%。北部新区和特色工业园区开发建设步伐加快,新引进项目702个,累计达到1813个。 

  (四)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外贸进出口和利用国内外资金再创佳绩。出台了促进对内对外开放的政策措施,市财政增加安排外经贸结构调整资金,对区县出口退税增量给予适当补助。全年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38.6亿美元,增长48.7%;其中,出口突破20亿美元,增长31.9%。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4亿美元,增长29%。香港汇丰银行来渝设立分支机构,英国纽卡斯尔、美国可口可乐、法国罗兰、香港美美时代百货、香港查氏集团等国际知名公司入驻重庆。务实推进CEPA经贸合作,重庆代表团赴港澳签约项目43个,总投资329亿元。国内区域经济合作迈出重大步伐,与四川、贵州、浙江、上海达成合作框架协议,联合推进了一批跨区域交通、能源、旅游等项目。全年引进内资86.9亿元。国际旅游恢复性增长,全市旅游总收入增长22.8%。

  (五)集中力量抓好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城市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加强。100个重点建设项目进展良好。渝邻、綦万、渝黔二期高速公路建成通车,渝遂高速公路、36条县际公路建设进度加快,杭兰高速万州至云阳段等6条高速公路、开县鲤鱼塘水库开工建设。新增电话用户277万户,全市累计达到1430万户。高速公路收费平均下调26.7%。开辟了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免费通行的“绿色通道”。

  围绕筹办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启动了56个城市建设和环境整治项目。轨道交通2号线一期工程、江北国际机场扩建和“半小时主城”27个项目竣工投用,国际会展中心等项目加快推进。经过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基本完成江北城、化龙桥片区改造3万户拆迁户安置,改善了老城区居民居住条件,也为大规模城市片区改造创造了条件。

  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推进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和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建成投用15座污水处理厂、7座垃圾处理场。完成主城区嘉陵化工厂、油墨厂等11户重污染安全隐患企业搬迁整治。启动部分县级以上城市生活水源地保护工作。三峡库区干流水质总体保持稳定,库区地质灾害治理二期工程通过国家验收。

  开展公路运输车辆超限超载治理,违规运输现象得到遏制。严格实行对易撒漏物质强制性密闭运输,19座及以下中巴车退出主城区营运。加强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新安装危险路段防撞护栏200公里,新安装一批车辆、船舶、高瓦斯煤矿安全监控设施。

  (六)全面推进三期移民搬迁安置,库区产业发展有了较好开端。全年完成搬迁安置移民11.38万人,其中出市外迁安置农村移民2.42万人。高度重视解决库区产业空虚问题,国家制定了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库区周边绿化带建设工程规划、移民后期扶持规划大纲和长江三峡区域旅游发展规划纲要,并安排了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库区迎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策划和启动了一批产业发展项目,签约62个对口支援项目,建成2.28万亩移民柑橘示范园和5个草食畜牧业项目。

  (七)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取得新突破。城投公司、高投公司等八大建设性投资集团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取得明显成效,完成建设投资224亿元。针对国有工商企业资产分散、战线过长的问题,将机电控股、化医控股等20个市属国有集团整合为9个,提升了国有资产优化配置能力。组建了渝富、商务、煤炭、粮油、交运集团公司。新组建了联合产权交易所。继长安集团之后,又有电力、重钢、机电控股和商社集团销售收入超过100亿元。整体打包处置工商企业在银行的不良债务240亿元,为企业轻装前进卸去包袱。电力体制改革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了“一市一网”、“一县一公司”,库区和渝东南地区用电成本有所下降。制定了贯彻国务院投资体制改革决定四个实施办法,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落实。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总量撑起全市“半壁河山”。

  (八)更加注重发展社会事业,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着眼于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启动建设研究开发、资源共享、成果转化三大平台。全市获得专利授权数量比上年增长30%。加快建设长江上游教育中心和西部教育高地、人才集聚高地。高中阶段教育“瓶颈”有所缓解,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学校的比例由上年76.5%提高到80.7%。大学城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取得积极成果,文化局、广播电视局合署办公,启动运行“红岩联线”,组建了新华书店集团、广播电视集团,电脑报社与香港TOM公司成功实现股份合作。重庆图书馆开工建设。文物保护和三峡文物抢救工作扎实推进。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医疗救治体系和卫生信息体系建设进展较好,全市“四苗”全程接种率达92.9%、乙肝疫苗全程接种率达80.8%,艾滋病、结核病等重点传染病防治工作进一步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在六个区县稳步推进,实行农村特困户医疗救助。开展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和“少生快富”扶贫工程试点,进一步稳定了低生育水平,促进了出生人口性别比改善。推进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投入使用。“亚洲杯”足球赛重庆赛区组织工作获得亚足联和国内外体育界广泛赞誉。

  坚持三大文明建设协调推进。以弘扬红岩精神、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的精神文明建设出现新气象。广泛宣传三峡移民精神。深入开展文明城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活动。推进“平安重庆”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犯罪活动,刑事治安案件连续三年下降,社会治安状况有所好转。加大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力度,强化监管,各类安全事故总体下降。实施全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扫黄打非、整治网吧、净化文化市场取得阶段性成果。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绩,妇女儿童、青少年、老龄、残疾人事业继续发展,民政优抚、人防、档案、修志、保密、信访、统计、气象、地震、法律援助和人民调解工作取得新进展。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不断加强,“双拥”、“共建”深入开展,军政军民团结更加紧密。

  (九)坚持把解决民生问题摆在突出位置,城乡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去年是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的第一年,实现了当年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略多于新增劳动力目标。城镇新增就业18.67万人,下岗职工和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13.5万人,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解决了养老保险体制的一市两制问题,实现了全市统筹。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200元,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2535元,增长14.5%。

  切实解决困难群众住房问题,主城区又有1471户“双困”家庭享受廉租房保障;新搬迁农村1932家岩洞窝棚户,至此,我市所有长住岩洞窝棚的特困户住房问题得到全部解决。又有15万农村绝对贫困人口温饱、57.8万人口饮水困难问题得到解决。对七个区县地氟病区的4.2万农户实施了改灶防氟工程。18个区县新建乡镇敬老院150个。对破产的国有企业12.4万退休人员纳入基本医疗保险,全市纳入医疗保险的国有企业达468户、职工38.3万人。

  去年开县、万州等地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全市上下心系灾区,灾区干部群众顽强拼搏,军民团结,和衷共济,取得了抗洪救灾的胜利。受灾群众生活得到妥善安置,灾区生产迅速恢复正常。

  (十)切实加强政府自身建设,行政能力不断提高。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人大及其常委会决议、决定得到认真执行。重大问题决策广泛征求政协和社会各界意见。成立了市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认真贯彻落实《行政许可法》,实施了规范性文件审查登记、行政决策听证、行政首长问责、政务信息公开四个政府规章和行政审批违法违规行为责任追究规定。清理现行政府规章145件,取消调整行政许可项目18项,取消市级行政收费项目14项。治理党政机关报刊散乱取得阶段性成果。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进一步理顺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强化安全生产监管职能,推进事业单位机构改革,开展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建设政府信用体系,实行政府新闻发言人制度,政府办事效率和工作透明度进一步提高。改进工作作风和方法,推广“八步工作法”,进一步密切干群关系。坚持不懈地推进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领导干部廉洁自律得到加强。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立案查处政府机关公务员违法违纪案件577件,处分违法违纪人员644人。

  各位代表!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势头喜人,生机蓬勃。重庆人民坚韧不拔、精诚团结、勇往直前、敢于胜利的奋斗精神,是我们加快发展的力量源泉,是最值得珍视的宝贵财富。过去一年,重庆发展取得的每一个成就、发生的每一处变化、市民得到的每一点实惠,都是党中央、国务院和中共重庆市委坚强领导的结果,都凝聚着全市人民的辛勤劳动和聪明才智。在此,我代表重庆市人民政府,向奋斗在各条战线的全市人民,向给予我们支持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社会各界人士,向关心和支持重庆发展的中央各部门、兄弟省区市和人民解放军驻渝部队、武警部队官兵和政法干警,向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及国际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回顾过去的一年,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前进道路上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政府工作离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是长期积累的结构性、体制性矛盾还没有得到根本缓解。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依然突出,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不大、水平不高,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欠账较多,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大,“三农”工作任重道远。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资源环境压力增大,高投入、高消耗、污染环境的项目在部分区县仍然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有可能反弹。三峡库区移民投资逐年减少,新的产业尚未培育起来,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和移民就业率低、生活水平低的问题,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库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任务。二是经济运行出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能源、运输紧张,电力、煤炭、天然气供应不能完全满足需要。企业应收款项和产成品存货占压资金较多,银行短期贷款增加较少,企业流动资金紧张。土地集约利用率不高,节约用地的认识还不到位。三是社会事业和人民生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突出问题。区县特别是乡镇文化设施匮乏,农村教育、卫生条件落后。社会就业形势仍然严峻,城乡低收入家庭生活还比较困难。征地农民补偿、拆迁居民补偿、企业改制职工安置等方面矛盾较多,发生了一些影响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重特大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石柱“9・25”交通事故和天原化工厂氯气泄漏事故等,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严重损失和威胁,教训深刻。去年主城区空气质量未达到预定目标,改善环境质量,这是需要着力加强的薄弱环节。四是各级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能需要不断强化,公务员队伍整体素质需要不断提高,建立健全防范腐败和纠正不正之风的体制机制还需做出不懈努力。对这些矛盾和问题,必须高度重视,知难而进,循序渐进,采取切实措施逐个加以解决;必须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忧患意识,持之以恒,攻坚克难,把各方面工作做得更好。

  二、2005年奋斗目标

  2005年是全面完成“十五”计划、衔接“十一五”规划之年,也是我国按WTO机制进入后过渡期的转折之年。从国际国内大环境看,我们既面临加快发展的机遇,也面临一些挑战,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世界经济和贸易继续保持增长,经济全球化趋势继续发展,全球产业结构调整转移步伐加快,跨国投资出现回升势头,拓展多元化国际市场的空间很大,这些都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同时,不确定因素也在增多,国际石油价格仍可能在高位波动,贸易保护主义加剧,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中央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将连续实施七年的积极财政政策调整为实行稳健的财政政策,并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农业税减征力度,加大对产粮大县的支持和财政困难县乡的转移支付力度。适应这些变化,争取和利用好相关政策,是我们加快发展的有力保证。经过直辖以来的改革和发展,我市基础设施持续改善,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增强,为我们继续快步前进奠定了良好基础。西部大开发、三峡移民开发政策力度有增无减。我们要抓住有利时机,开创发展新局面,不断提高综合实力和城市核心竞争力。

  建议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为:

  ——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

  ——努力增加就业机会。新增城镇就业岗位17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

  ——保持市场物价基本稳定。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控制在104。

  ——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8%,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长5.5%。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最根本的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在实际工作中注意把握六点:一要坚定不移地继续把贯彻中央宏观调控作为加快发展的机遇,着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扬有抑,集约发展。二要坚定不移地将以人为本和“五个统筹”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统筹兼顾,抓住关键,更加注重提高产业竞争力,更加注重发挥教育的先导作用和人才的保障作用,更加注重节约资源能源和保护环境,更加注重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更加注重解决民生问题。三要坚定不移地推进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保持开拓进取的锐气,冲破体制性禁锢和束缚,增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四要坚定不移地实施“走出去”与“引进来”战略,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促进发展,在承接国际和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中抢占先机。五要坚定不移地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各级政府驾驭市场经济、发展民主政治、建设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应对复杂情况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六要坚定不移地充分发挥好各方面积极性,让区县、企事业单位、广大干部群众的创新、创造、创业精神和潜力竞相迸发,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使城乡面貌有明显的变化,让市民得到更多的实惠。

  三、促进国民经济既快又好发展

  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努力建设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加快结构调整,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提高经济增长的协调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一)提高经济调控能力和水平,努力缓解资源约束矛盾。加强土地、财政、金融、能源运输和市场监管综合调控。对石油价格波动带来的影响、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带来的困难,利率、股价和房价走势变化,认真研究,积极应对。加强产业发展规划指导,正确引导社会资金投向,促进经济效益好、社会效益好的行业、企业加快发展。

  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严格保护土地资源的关系。完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切实保护耕地,保证重点建设项目用地需求。严格土地管理,强化节约用地和集约用地,提高单位土地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效益。所有区县都要全面实行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制度。严格土地执法,严肃查处违规批地和非法占地行为。

  发挥财税对经济持续增长的调节作用。培育效益型稳定财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增长15%。坚持依法治税,强化税收征管。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保证重点支出。完善转移支付制度,研究解决县乡财政债务的新办法,加强对县乡债务的控制管理。逐步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预警和偿债机制。加强对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的监管。

  加强金融改革和创新。优化信贷结构,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合理流动资金的支持。支持各商业银行改革,创造条件推进重庆市商业银行引进外资参股,实现上市融资。加快农村信用社改革,发挥农村信用社服务“三农”的主力军作用。积极引进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等境外金融机构来渝设立分支机构。加强金融监管,遏制非法融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多管齐下缓解能源、运输紧张状况。千方百计多发电,组织外购电,优先保证生活用电、重点企业和重点建设用电,努力做到不发生大面积拉闸限电。加快珞璜电厂三期、彭水电站、合川双槐电厂一期和500千伏输变电等重点电力项目建设,做好乌江11级电站项目前期工作。加强天然气平衡调度,确保忠县天然气脱硫厂尽快投产,新建10座CNG加气站,缓解城区车辆“加气难”。做好成品油储运和调度工作,确保正常供应。推进重点煤矿扩能,优化整合煤炭资源,提高煤炭质量和供给保障能力。调整优化运力结构,提高铁路运输需求满足率和长江黄金水道利用率。

  加强市场监管和价格调控。建立价格监测、信息发布和重要商品储备制度,完善提价项目听证制度和调价控制线制度,抑制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保持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价格基本稳定。

  (二)继续抓紧实施“三百工程”,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重中之重,认真落实统筹城乡发展方略,协调推进农业产业化和工业化、城镇化,努力保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良好势头。农业增加值增长4%,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加140元。

  深入推进“三百工程”。集中力量抓好优质粮油、生猪、柑橘和中药材等四个重点农业产业化百万工程,各区县突出优势,完善产业链条,加快农产品标准化建设,打造本地区特色产业。以水稻为重点,开展“科技兴粮年”活动,粮食总产量达到1155万吨。重点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引导推行“公司 合作经济组织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组织形式。加强基层农业服务体系改革和建设。整合市级资金2.5亿元支持百个经济强镇工程建设,协调推进重点产业、城镇建设和环境保护,重点扶持45个中心镇建设。百万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工程重在抓好劳动力培训、劳务输出订单组织。全年培训农民工20万人,新转移农村劳动力40万人。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和创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全面推进水务一体化管理,加快建设鲤鱼塘水库,开工“泽渝”一期工程和铜罐驿、松既提水工程,新建一批堤防工程,分期整治病险水库,开展农村饮水安全工作,推进“六小工程”建设。加大基本农田整治,搞好农业综合开发。提高无规定动物疫病示范区建设水平。启动市级农机化综合示范县建设,全市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各位代表!为了进一步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市委、市政府作出重大决定,在中央转移支付之外,增加市级财政支出2.4亿元,加上区县级0.6亿元,用以全部免除我市农民的农业税及其附加。从今年开始,2000多万农民群众祖祖辈辈、年复一年向国家交纳农业税的历史,将一去不复返了。在此基础上,我们还要加大扶农促农政策力度,深化农村改革。对重点种粮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良种直接补贴,继续对种植再生稻的农民实行直接补贴,增加农机具购置补贴。继续落实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措施。加强以“两社两化”为重点的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创新农村金融服务,探索农民联户贷款、按农民信用等级贷款等多种有效方式。

  (三)全面推进新型工业化,壮大四大重点产业和园区经济。坚持工业强市,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工业增加值达到1050亿元,实现在2000年基础上翻一番。以大公司、大集团为“旗舰”,推动实施四大重点产业的大项目,尤其要抓好100亿元级的产业链项目。汽车摩托车产业重点加快长安集团CV9汽车线和长安福特二期工程等项目建设;开发生产多品种、大排量摩托车;发展汽车、摩托车零部件。装备制造业重点实施输变电成套设备、环保成套设备、风电成套设备、仪器仪表、船舶装备制造等项目。资源加工业重点加快长寿天然气化工、万州盐气化工和涪陵化肥三大基地建设步伐;与中国铝业等大公司、大集团合作,提高有色金属开发利用水平;与香港查氏集团合作建设纺织印染基地。高新技术产业要力争在信息制造业方面有新的作为,积极推进普天集团存储卡、“8・11”工程内存芯片等IT行业关键项目的实施。

  集中体制和政策优势,对入驻北部新区、重庆长寿化工园区和特色工业园区项目实行土地、资金、能源等要素资源重点倾斜。加快北部新区十里汽车城、百万平方米高科技楼宇工业等建设。按照“三为主两致力一促进”的要求,加快北部新区和经开区、高新区开发。力争每个特色工业园区引进1―3个大项目。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制定实施各行业节能降耗目标、标准和政策措施,全面推广和普及节能、节材、节水技术,每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严格执行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环保“三同时”制度,推行企业清洁生产。大力倡导绿色消费方式。建设社区废物回收站点。作为全国试点城市,认真探索绿色GDP核算模式。

  (四)加强扩大内需和对外开放工作,增强经济持续增长的拉动力。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8%。优化投资结构,做到“三增一控一调节”。增加基础设施投资,增加特色产业投资,增加生态环保、社会事业和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项目投资;坚决控制低水平重复建设投资;按供求关系引导调节房地产投资。抓好100项重点建设项目,确保25个左右竣工、25个左右开工建设,其它项目加快推进。加快构建“枢纽重庆”步伐。“二环八射”高速公路在已建成714公里基础上,续建716公里,新开工480公里,确保2010年前全部完成1910公里规划目标。抓紧万州至开县段、绕城公路西段和南段等11个续建项目建设。开工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黔江至彭水段等7个新项目。做好2020年“三环十射三联线”高速公路规划和项目策划。加快36条县际高等级公路建设进度,实现与高速公路网有机连接。建成渝怀铁路,开工重庆铁路集装箱网络节点站。开工建设涪陵黄旗集装箱及滚装码头工程,加快万州江南集装箱码头、合川草街航电枢纽和富金坝航电枢纽工程建设,力争启动寸滩集装箱码头二期工程。实施江北机场老航站楼按国际厅功能改造,加快黔江舟白机场建设。推进一批显著改善城市功能的重大项目建设。加快石板坡长江大桥拓宽改造工程和菜园坝、鱼洞、朝天门长江大桥和嘉华大桥建设。大力推进中央商务区江北城片区、渝中半岛化龙桥涉外经济片区开发。开工建设重庆科技馆、大剧院等社会文化重大项目。继续抓好100项重大项目前期工作,保证后续建设项目与发展要求相适应。

  更加注重扩大消费需求。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2%。大力培育住房、汽车、旅游、信息服务等消费热点。优化商业网点布局,发展区域商贸中心,推动区县商业中心、专业特色街和社区综合商圈建设。积极发展会展经济。突出抓好连锁经营、电子商务。依托交通枢纽设施,建设物流基地和专业物流中心,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加大农村市场开拓力度,探索发展农村消费信贷。实施“十大旅游精品系列工程”,建设国家级旅游景区,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建设“温泉之都”。

  大力发展开放型经济。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克服各种困难,努力实现外贸出口和外商直接投资分别增长20%的目标。切实转变外贸出口增长方式,积极推行国际标准,让更多企业进入跨国公司全球采购体系。各级财政要认真落实出口退税政策,将本级承担的出口退税纳入年度预算安排。提高利用外资质量和水平。围绕投资和贸易促进,实施“商务小组”工作模式。推动20个国有大中型企业利用外资嫁接改造、10个重点服务贸易项目和10个农业产业化项目招商引资,策划实施20个新兴产业合资合作项目。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推行“阳光收费”制度,加快建设北部新区国际医院,开工建设重庆巴蜀国际学校。加大“走出去”力度,引导优势企业建立境外资源供应基地和研发基地,拓展海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业务。推进渝港“9 1”、渝澳“8 1”经贸合作项目,积极参与中国东盟“10 1”区域合作。加强与各国华商特别是东南亚各国华商的经贸合作。推动与周边省市、西南六省区市、长江流域及沿海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与合作。

  (五)统筹三大经济区联动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共进。鼓励都市经济圈继续快速发展,促进渝西地区尽快崛起,支持三峡库区、渝东南地区提速发展。实行产业协调联动,促进区域之间形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产业格局。实行城镇规划建设协调联动,注重地区性中心城市功能建设,培育和发展特色小城市和新型小城镇,全市城镇化水平提高到45%。实行市场体系联动建设,充分发挥区域商贸中心连接城乡、辐射周边的作用。实行综合交通网络联动建设,依托高速公路网,加快县际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实现市域内所有中心镇与干道公路连通。

  把解决三峡库区产业空虚问题作为一项重要战略任务。实施好三峡库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用好库区产业发展基金和移民后期扶持基金,培育特色优势产业。抓好一批牵动力强、就业面广的大项目,推进三峡库区星火产业带系统工程和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跟踪落实对口支援项目,引进重大经济合作项目10个。

  今年是全面完成三期移民任务的决胜之年,要按照三峡水库提前一年蓄水至156米水位的要求,完成三期移民安置12万人,复建房屋270万平方米,调整搬迁工矿企业130户。全面实施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消落区土地利用规划。

  打好渝东南地区“民族、生态、边贸、特色经济”四张牌。抓住渝怀铁路建成通车、重庆至长沙高速公路全面开工建设的机遇,发挥生态资源、矿产资源和民族文化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乌江画廊等民族风情生态旅游、锰硅矿加工业、绿色食品加工业、生态医药业和边贸经济。

  (六)全面深化各项改革,重点领域改革实现新突破。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推动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国企改革在三个方面争取有所突破。一是继续加大国有企业内部资源整合和股份制改造力度,增强企业竞争力。二是推进资不抵债企业依法破产,继续处置企业不良债务,提高企业信用和融资能力。年内完成25户市级企业破产终结,推进72户区县国有企业改制和破产。三是加快四联集团、建工集团、特钢公司、自来水公司等企业及所属20个单位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剥离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年内完成35户企业职工住房的水电气剥离。

  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一是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凡是法律法规未明令禁止的领域、属于竞争性行业、已经和将要对外开放的行业,都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鼓励非公有制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领域,参与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重组。二是构建中小企业融资平台。规范完善信用担保机构,对有条件的工业园区授予信用担保功能,实施好国家开发银行“百亿中小企业贷款试点计划”、市农村信用社“322”新增中小企业贷款计划和市商业银行中小企业金融服务计划。三是切实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创造平等的法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允许非公有制企业参与政府投资项目招标。发挥好民营企业维权投诉中心作用。四是建好融资、创业、培训、法律、市场、信息、技术、质量八大服务平台。五是对诚信守法的就业大户、纳税大户、出口大户、高科技民营企业等给予重点支持。

  深化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自主权,逐步建立起新型投资体制。规范政府投资行为,实行投资决策责任制,扩大经济责任审计范围。加大对政府投资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审计力度,对因决策不当造成重大损失的,依法追究责任。

  加快现代市场体系建设。深化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支持商社集团、商务集团等龙头企业做强做大,筹建重庆酒类集团,全面推进国有商贸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加大商标专用权等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严厉打击各种形式的商业欺诈、偷逃骗税、非法传销行为;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药品和农资等违法犯罪活动。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测体系,深入开展食品药品放心工程。规范发展市场中介服务组织,继续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四、全面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以实施“科教兴渝”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为主线,以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为目标,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一)加快区域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制定实施科技中长期发展规划。健全“三大科技平台”,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技术中心,组建重庆应用技术工程研究院和农业科学研究院,形成以渝港生产力促进中心、科技检测中心为重点的创新服务体系。启动建设国家级重庆大学科技园拓展区,加快重庆市北碚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重视提高原始性创新能力,加强专利和技术标准工作,全市专利授权数量比上年增加10%以上。在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境保护、现代农业、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五大领域,滚动实施10个重大科技专项。坚持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并重,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

  (二)提高教育发展总体水平,深入推进人才高地建设。继续加大教育投入,推进“八大重点教育工程”。加大“两基”攻坚力度,实现酉阳“两基”达标。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改造中小学危房50万平方米,建设一批农村寄宿制学校,推进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实施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计划,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巩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成果。推进重庆大学“985工程”建设,支持西南大学的组建,并支持西南大学和重庆医科大学争取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一批特色鲜明、高水平的专业学科。加快大学城建设工程,年内完成2万学生入学的配套工作。深化办学体制改革,进一步改善民办教育发展环境。厚德载物,育人为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规范教育收费,政府举办的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严格实行“一费制”。对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实行“两免一补”,对城镇贫困户子女入学给予资助,保障进城农民工子女就学。

  制定“人才强市”战略总体规划和实施纲要。完成“322重点人才工程”,造就一批学术技术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的专家学者、学科带头人和后备人才。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加强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我市中专、职高数量众多、专业齐备、师资雄厚、设施完好的优势,打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和农村适用人才培训输出基地。以项目为依托,搭建人才汇聚、创新创业平台,引进一批急需的高层次人才。探索建立人才评价、使用和保障三大机制。建立完善人才柔性流动机制,完善劳动、技术、管理、资本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营造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充分施展才能的良好环境。

  (三)培育发展特色文化,广泛开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进文化人才、文化精品、文化设施、文化资源共享、民族民间文化保护、三峡文物抢救保护六大文化工程建设。围绕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和纪念抗战胜利六十周年两大主题,组织开展大型文化活动。积极开展文化交流。深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完成重庆新华书店集团公司股份制改造,组建重庆出版集团、演艺集团,增强文化产业竞争力。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三峡博物馆正式开馆,新建6个区县文化馆、图书馆,100个文化站,8所老年大学,丰富城乡群众文化生活。繁荣文艺创作,打造一批文艺精品推向市场。整合文化、广电资源,努力构建大文化格局。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的整顿和执法,创造良好文化环境。

  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突出“礼仪重庆、诚信重庆、知识重庆、魅力重庆”主题,弘扬红岩精神,大力宣传三峡移民精神,推进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恪守职业道德活动。深入开展“健身健心强素质、诚信文明奔小康”系列活动,扎实推进“长江三峡文明长廊建设”。学校、家庭、社会共同推进,形成合力,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落实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五大行动”20件实事,让青少年健康成长。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深入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活动。

  (四)大力发展卫生体育事业,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强化政府公共卫生职能,全面增强公共卫生服务能力。完成市疾控中心和传染病院科项目建设。做好艾滋病、非典型肺炎、结核病、地氟病等重大传染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改善农村基本医疗条件,继续实施“基层农村医疗卫生保障工程”,搞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启动并积极推进农村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国债项目,加强乡镇卫生院建设。深化城市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探索公立医疗机构产权制度改革。实施区域卫生规划,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发展社区卫生服务。重视和加强中医药事业。坚决纠正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全面推行药品、器械采购公开招标。 

  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继续推进“两江四岸健身长廊工程”。完成国民体质监测工作。积极备战第十届全国运动会,力争取得好成绩。探索体育产业发展新路子。

  进一步完善对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政策,推进“少生快富”扶贫工程,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改善出生人口性别结构。

  五、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市,尊重人权,关注民生,把增进市民福利作为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最终归宿。营造良好的干群关系,千方百计促民富,尽心竭力解民忧,尽职尽责保民安。

  (一)促进就业再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群众安居乐业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坚持在发展中解决就业问题,新增城镇就业岗位,指导帮助下岗职工、城镇登记失业人员12万人实现就业和再就业,指导帮助“4050”人员3万人实现再就业。注重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服务业和中小企业,鼓励国有企业挖掘潜力分流安置富余人员。继续落实就业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加强职业技能培训,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和自谋职业,推行灵活多样的就业方式,开发公益性岗位,开展城镇低保人员就业补贴制度试点,帮助就业困难人群实现就业再就业。

  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覆盖面,重点抓好非公有制企业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参保工作。推进社区社会保障平台建设,逐步建立市、区县、街镇三级社保信息网络系统。健全完善政府部门、工会组织和企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强化劳动保障监察执法。

  (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创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开展生态环境“三大行动”。实施主城区“蓝天行动”,主城区空气环境质量达到2级及以上天数的比例占到70%以上。严格控制扬尘污染,主城区所有运输易撒漏物质的车辆全部密闭运输,严禁带泥车辆进入主城区道路行驶。推进基本无燃煤区建设,强化机动车排气污染治理。完成8户重污染安全隐患企业搬迁治理任务。

  实施“碧水行动”。建设主城区排水工程二三级管网,确保鸡冠石、唐家沱污水处理厂建成投用,使服务区范围内污水收集处理率和垃圾收集处理率分别达到50%和80%。启动库区三期蓄水前库底清理工作,强化船舶污染治理,完成库区32个工业污水处理项目。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推进梁滩河、御临河等七条次级河流综合整治。加快主城区危险废物处置场和区县医疗废物处置设施建设。完善三峡库区清漂打捞长效机制。

  实施“生态文明行动”。推进三峡水库周边绿化带和三峡库区国家级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全市实施退耕还林81万亩,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500平方公里。搞好农村生态家园富民工程建设,新建农村沼气池5万户。保护和建设主城区绿色生态廊道,新增城市绿地300万平方米。

  加大城市总体规划实施力度,促进城市功能、布局、环境和景观相协调。新建、改建一批城区公厕等市政公用设施。深入开展市容环境综合整治,做好土路封闭硬化工作和街道绿化工作。采取综合措施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改造完善环线内城区道路,新建一批人行天桥、地下通道,合理调整城市交通运行线路,提高交通管理水平,保障市民出行畅通。

  (三)标本兼治强化安全生产,提高公共安全保障能力。实施突发公共事件总体预案,以及重大自然灾害、事故灾害、公共卫生、社会安全四个应急分预案,形成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运转高效的应急处置机制。

  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着力开展道路、水上交通、煤矿等重点领域的安全专项治理和监察,确保全市安全生产状况稳定好转,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明显下降。加大安全生产投入,全面推进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抓好10个区县、100个社区、30个企业的安全生产示范工程,狠抓隐患治理。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和知识普及,增强全民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和长效机制。强化安全生产责任,严格实行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和引咎辞职、安全工作一票否决制。

  继续开展“创建平安区县、建设平安重庆”活动,全面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和人民调解工作,贯彻预防为主、打防结合的方针,严厉打击各类影响社会稳定的严重刑事犯罪。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敌对分子和邪教组织活动。加大对突出治安问题和重点地区整治。坚持不懈开展扫黄打非活动,坚决扫除社会丑恶现象,促进社会治安进一步好转。

  (四)更加关心群众生活,切实维护好群众利益。坚持把群众满意、群众气顺、群众得到实惠,作为政府想问题、定政策、办事情的基本出发点。注重实效,继续推进以解决群众生产生活急难问题为重点的“八大民心工程”,把好事办实、实事办好。

  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依法维护被征地农民利益。健全土地征收、征用制度,完善征地补偿办法,把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扶持就业作为一件大事来抓,从根本上解决“三无”农民的生计问题。在旧城改造中,依法维护拆迁居民利益。加强拆迁规划、计划管理,合理确定拆迁规模,完善补偿安置政策,加大拆迁历史遗留问题处理力度。切实解决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从政府投资工程做起,做到新账不欠、老账限期结清。在企业改制中,依法维护职工利益。切实研究解决好改制中的职工安置、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等难点问题。

  各级政府和公务员要增强公仆意识,倍加珍视、倍加努力地维护好干群关系,带头守法、依法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健全信访工作责任制度和督办制度,及时合理地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将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提高各级政府处置群体性事件的能力。

  对城乡困难群众给予更多关爱。完善农村扶贫开发机制,突出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人的基本素质“三基”建设,以整村推进为主要形式,加大特困村扶贫开发力度,解决11万绝对贫困人口温饱和20万人口饮水困难。加强气象、地震、防汛、地质灾害等监测体系建设,切实做好受灾地区灾民救济和灾后重建工作。加大廉租房制度实施力度,新提供廉租房保障1500户,逐步缓解城镇“双困”家庭住房困难问题。继续做好困难劳模和困难职工的帮扶工作。关心和支持残疾人事业,加快社会福利设施建设,做好农村“五保户”和城镇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法定赡养人的“三无老人”救助工作。完善法律援助体系,依法保护弱势群体合法权益。

  六、建设对人民高度负责的政府

  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本质是执政为民,关键是提高执政能力。我们要以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为契机,努力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诚信政府、服务型政府和廉洁政府。

  (一)坚持科学理政,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的自觉性、坚定性,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执政规律,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建立科学的政绩考核评价体系,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和“政绩工程”。

  加快由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步伐。增强按市场经济规律管理经济的意识,增强按国际惯例通行规则办事的意识,增强主要运用法律、经济手段调节经济运行的意识,努力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坚决把不该由政府管的事,进一步交给企业、市场和中介组织,最大限度地激发整个社会的创造活力。政府不包办企业投资决策,不代替企业招商引资,不干预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真正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到主要为市场主体服务和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上来。把强化社会管理、构建和谐社会作为十分重要的职能,切实履行好。实行分类指导,管理重心下移,增强区县统揽本地经济社会发展能力。进一步调整各级政府机构设置,理顺职能分工。建立政府信用体系,推进政务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开展政府网上公共服务。

  (二)坚持民主施政,促进政府工作民主化进程。完善公众参与、专家论证和政府决策相结合的民主决策机制,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立项调研、集体决策、专家咨询、社会公示和听证、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度。严格执行决策程序,凡未经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或社会听证、多方案比较的重大事项一律不决策。完善政府常务会议列席、政府新闻发言人、社情民意反映、人民建议征集和群众接待日制度,健全决策反馈机制,提高行政决策的公众参与度和有效性。

  各级政府要自觉接受同级人大及其常委会的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接受新闻舆论和社会公众监督。支持各民主党派更好地发挥参政作用,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工商联、科协等群团组织开展工作。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宗教政策、侨务政策,做好新时期的对台工作和海外联谊工作。完善基层民主管理制度,进一步推行村务、厂务公开和社区管理事务公开。

  (三)坚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工作法制化水平。认真落实国务院《全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制定实施我市依法行政五年规划。深入贯彻《行政许可法》,逐步实行相对集中的行政许可审批机制,加快推进建设领域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和企业工商注册登记并联审批制度改革。严格实行行政审批责任制,切实解决审批环节多、程序多、时间长的突出问题,提高行政效能和工作效率。更加重视社会管理、公共服务、政府自身建设以及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的法制建设。大力推进综合行政执法试点,初步形成集中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实行执法责任制、过错追究制、行政赔偿制和行政首长问责制,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对徇私枉法、执法犯法、欺压百姓的,要严惩不贷。

  (四)坚持从严治政,建设为民、务实、清廉的政府和公务员队伍。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政风建设,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摒弃盲目攀比、弄虚作假、虚报浮夸、急功近利等不良作风,重实干、办实事、求实效,使政府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公务员的素质决定着行政的能力和水平。在政府系统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完善公务员录用、竞争上岗和考核制度,加强在职学习、培训和多岗位锻炼,全面提升政治理论、思想道德、科学文化、业务知识和法律法规五大素质。所有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牢记两个“务必”,牢记为人民服务宗旨,一以贯之地为人民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做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对基层干部和公务员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

  坚持不懈地开展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建立健全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从源头上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土壤。加强行政监察、财政监督、审计监督和政府督查工作,坚决惩处腐败分子,坚决纠正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严禁以权谋私、与民争利。市政府领导成员已公开作出廉洁自律“四点承诺”,请各位代表和全市人民监督。

  各位代表!承办亚太城市市长峰会,是“外树形象促开放,内聚人心促发展”的极好机会。我们将集中全市人民的热情、智慧和力量,精心组织,办出中国特色,办出重庆特色。以此为契机,推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一个新水平。全面完成“峰会”建设项目,加快城市道路改造步伐,推进实施一批山水园林城市工程和灯饰工程项目。加强城市市容市貌综合整治。按照国际会议规范和国际惯例,通过市场运作搞好会议宣传、会务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交流活动。加强安全保卫和社会稳定工作。策划一批经贸合作项目,利用亚太城市市长峰会平台,开展实质性的经贸洽谈活动。把举办亚太城市市长峰会与精神文明建设、提高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结合起来,展示重庆独特的城市形象、自然风貌和人文魅力。

  “十一五”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极其重要的五年,我们将完成中央交办的“四件大事”,完成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目标,形成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基本框架。要深入调研,认真做好第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工作。集思广益,抓紧制定“十一五”规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重点专项规划,为重庆未来发展绘制新的美好蓝图。

  各位代表!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我们期待收获,我们辛勤耕耘。尊民意、淳民风、聚民气、集民智。及时把握每个机遇,有效化解每个难题,扎实做好每项工作,使重庆人气更旺、发展更快、人民生活更宽裕。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紧密地团结在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在中共重庆市委的坚强领导下,真抓实干,锐意进取,全面完成“十五”计划,以令广大市民更加满意的业绩,为“十一五”良好开局奠定坚实的基础。我们坚信,重庆的明天将会更加美好!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访问的链接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门户网站
是否继续?

继续访问 放 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