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促进就业>实施情况

“云”端搭桥 线下送岗 大渡口今年已提供3.5万个岗位 超4000人达成就业意向

发布时间:2025-08-27 16:14
发布时间:2025-08-27 16:1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瞧,这是我的中式面点师证。”8月26日,大渡口区建胜镇百佳园社区居民刘红霞向记者展示着她刚拿的证件。作为全职家庭主妇,她一直想找份“能补贴家用、不耽误接送孩子”的工作,但一直无果。直到她参加“义渡”数字零工市场联合培训机构举办的中式面点师培训,才有了一技之长。在零工市场的推荐下,她每周固定为两家单位提供面点制作服务,日收入达150元,工作顾家两不误,终于圆了“就业梦”。

今年以来,大渡口区通过“直播带岗”“招聘夜市”“云上揽才”等多元招聘形式,全方位为求职者和用人单位搭建交流平台,全区1490家企业提供超3.5万个岗位,超4000人达成就业意向,圆了“就业梦”。

01

数字赋能

16万条人力资源信息归集入库

“企业用工信息与求职者信息不匹配,是阻碍高效就业的一道难题。”大渡口区就业和人才中心主任秦一说,大渡口通过数字赋能,搭建了人力资源信息库,为从事人力资源信息库数据更新的基层工作人员、劳务经纪人开设系统账户,每月更新中青年群体就业情况,了解他们的需求。

今年以来,全区累计归集了16万条人力资源信息。为匹配这些求职信息、企业用工信息,大渡口就业服务联盟按月收集辖区重点工业企业用工需求,目前已有1490家企业提供35713个岗位,超4000人达成就业意向。

“还有不少有就业需求但缺少技能的群众就业无门,是推动高效就业的另一大难题。”秦一说,大渡口依托人力资源信息库、镇街社保所,收集辖区重点群体就业及培训需求,并积极开展就业技能培训、促进就业;同时借力就业服务联盟,围绕全区支柱产业、新兴产业、重点产业发展需求,开展急需、紧缺和新兴职业(工种)的培训,让产业链、人才链、培训链、就业链无缝对接,今年已有1562人完成职业技能培训。

此外,大渡口积极举办“渝创渝新”创业创新大赛、2025年第二届区域协作就业创业大赛等赛事,在项目创建初期就邀请高级创业导师在企划、路演等方面进行辅导,并持续加大创贷政策宣传力度,今年已发放创业担保贷款170万元,确保了优质岗位不断供应。如今,通过每月动态收集辖区企业空岗信息和劳动者信息,全区岗位供需两端已实现高效互动。

02

“云”上揽才

8场线上招聘活动吸引超248万人次

“没想到直播也能找到好工作。”今年6月,“兴业兴城·就在义渡”——大渡口区“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直播带岗活动上,陈一(化名)终于如愿找到了心仪的工作。

陈一是2025年应届毕业生,一直对就业方向比较迷茫,毕业前他线下看了许多公司的招聘信息都不满意,直到毕业了都没能找到合适的工作。

一次偶然,陈一了解到大渡口直播带岗活动,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打开了活动直播间。他看到了儿童天堂的摄影助理岗,一下就来了兴趣,通过与企业主管线上互动,详细了解岗位主要工作内容,当场表达了求职意向并投递了简历。

直播结束后,企业主管再次查看了陈一的简历,并邀请陈一进行线下面试,最终陈一顺利通过考核并入职。

不止陈一,今年以来,大渡口还策划推出了“网络招聘会”“直播带岗”等8场云招聘活动,共吸引在线浏览、观看人数超248万人次,互动人数达1万人,接收简历3582份。

“我们还推出‘互联网+’就业服务,推动灵活就业社保补贴申领等业务全面实现‘掌上办’‘网上办’,让‘数据跑腿’代替群众跑腿。”秦一说,今年以来,网上办件量达5.47万件,切实减少了企业、群众跑动次数,降低办事成本。

03

线下“补缺”

零工市场、就业社区打通就业“最后一米”

“以前找活像没头苍蝇,现在有了政府打造的求职平台,方便得很。”大渡口区建胜镇百佳园社区“义渡”数字零工市场候工区,陈磊分享了自己的求职经历。

今年年初,43岁的陈磊遭遇工厂裁员,急需一份收入稳定又能快速上岗的工作。传统招聘屡屡碰壁,年龄成了隐形门槛。一筹莫展之际,他在社区网格群看到了“义渡”数字零工市场举办“新就业形态专场对接会”的通知,美团、京东等企业将现场直招,便准备去碰碰运气。

活动现场,工作人员详细介绍了《零工从业者权益手册》和《灵活就业政策清单》,并根据陈磊的情况,建议他先应聘外卖配送员,而且零工市场与美团签了保障协议,日结工资、保险齐全,适合过渡,这让陈磊感到满意,他现场扫码加入“义渡骑手求职群”,并通过“义小渡”平台一键完成美团骑手报名。

如今,陈磊日均送单量突破35单,周收入稳定跃上千元。“车轮转起来,日子就有奔头,最难的日子终于过去了”陈磊说。

“目前,‘骑手’登记人数正以每周两位数增长,越来越多人实现灵活就业。”秦一说,大渡口还利用全市首家残疾人就业基地、12个市级充分就业社区(村),精准“查漏补缺”,打通群众就业“最后一米”。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