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开州区大丘小学,2023年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暨幼小衔接实验区成果推广会开幕式现场。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10月23日至25日,重庆市学前教育工作暨幼小衔接实验区成果推广会在开州区举行,重庆日报记者从会上获悉,我市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成效明显,目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在53%以上,普惠率超过 93%。接下来,我市将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优质园带动、公办园辐射等方式,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快缩小办园差距。
全市设立11个幼小衔接实验区,每个区确定3—5所小学和幼儿园结对试点
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发展,始终坚持学前教育的公益性和普惠性,出台了重庆市“十四五”学前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通过拓展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普惠性民办园、加强师资建设、提高保教质量等措施,有力推进了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优质发展,目前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实现53%以上,普惠率达 93%以上,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有园上”“上好园”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明显增强。
10月24日,开州区云枫第二中心幼儿园,小朋友们正在绘画。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2021年,为了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有效衔接,确立了沙坪坝、大渡口、江北、江津、永川、万州、涪陵、梁平、黔江、武隆、开州等11个区为幼小衔接实验区,每个区分别确定3—5所小学和幼儿园建立结对试点,建立了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长效机制。同时,我市成立了由学前教育、义务教育行政干部、教研员以及大学、幼小教专家组成的市、区(县)、校(园)三级幼小衔接专业指导小组,针对幼小衔接难点和堵点进行指导。目前,幼儿园和小学教师及家长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有了明显转变,幼小协同的有效机制基本建立。
2024年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应达到600元/年·人
“目前,我市学前教育发展仍不充分、不平衡。” 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表示,接下来,我市学前教育将在扩大普惠性资源建设、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强化幼儿园监管、加强内涵建设等4个方面下功夫。
重庆市委教育工委委员、市教委副主任李劲渝致辞。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具体而言,我市将持续优化普惠性资源结构,稳步增加公办学位供给,积极扶持民办园提供普惠性服务;在城镇新增人口集中地区新建、改扩建一批公办园,依托乡镇公办中心园办好村园,实施镇村一体化管理;统筹资源配置和入园需求变化,积极稳妥消除幼儿园“大班额”。
进一步健全成本分担机制,各地公办园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原则上应于2024年达到600元/年·人,有条件的地区可以进一步提高;落实普惠性民办园补助标准;根据办园成本、经济发展水平和群众承受能力等因素,合理确定公办园收费标准,并定期动态调整。
10月24日,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入学适应课程展示现场,同学们正在游戏互动。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缩小办园差距
此外,我市将进一步规范幼儿园办园行为,加强对幼儿园教师资质与配备、保育教育、卫生保健、安全防护、招生宣传、财务、收费等方面的动态监管;加强民办园收费监管,完善民办幼儿园收费政策,鼓励对非营利性民办园(含普惠性民办园)收费实行政府指导价管理;营利性民办园根据实际办园成本、市场供需等因素,合理确定收费标准,遏制过高收费;加大对民办园收费专项检查力度,防止以各种名义乱收费。
10月24日,开州区汉丰第六小学入学适应课程展示现场,同学们正在做游戏互动。记者 刘旖旎 摄/视觉重庆
同时,我市还将进一步深化幼儿园教育改革,建立薄弱园帮扶机制,通过城乡幼儿园结对、优质园带动、公办园辐射等方式,建立学前教育发展共同体,加快缩小办园差距。推动幼儿园与小学深度衔接,严禁提前教授小学课程。深化学前教育教研改革,扭转功利化导向,为教师专业成长提供支持。
本次会议期间还举行了开州幼小衔接现场观摩活动、11个实验区县实践成果展,开州、沙坪坝、永川、涪陵、梁平、大渡口等6个区还现场做了成果经验分享。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