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社会保障>实施情况

市民政局扎实推进“邻里守望”关爱行动

发布时间:2021-07-29 17:45
发布时间:2021-07-29 17:4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近日,重庆市民政局印发通知,就推动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进行安排部署。《通知》指出,各区县民政部门要落实“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求,推动社会组织特别是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开展“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结合社区实际,引导城乡基层生活服务类、公益慈善类、专业调处类、治保维稳类等社会组织为社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送温暖、传党恩,更好服务困难群体,回应基层需求,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邻里守望”关爱行动重点任务
01围绕关爱特殊群体办实事

组织动员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特别是社区社会组织深入了解社区内低保对象、特困人员、空巢老人、农村留守人员、困境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情况和需求,结合社会组织工作力量确定重点关爱帮扶对象,分类明确帮扶内容。通过综合包户、结对帮扶、志愿服务等方式,为社区困难群体提供亲情陪伴、生活照料、人文关怀、心理疏导、社会融入等多种形式服务,实现精准关爱帮扶。

02围绕回应群众关切办实事

立足社会组织特点,聚焦城乡社区转向高质量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现实问题,紧紧围绕群众关心的社区环境、治安、物业、养老、托幼、扶弱、文化、体育等服务需求,组织社会组织开展一批公益性、互助性、志愿性民生服务项目,切实把老百姓家门口的事办好,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社区生活的期待。

03围绕推进平安建设办实事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支持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发挥源头治理优势,通过开展风险排查和群防群治工作,参与调解社区物业纠纷、家庭纠纷、邻里纠纷和农村土地承包经营纠纷,推动信访矛盾纠纷化解,把社区内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化解在基层。引导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协助做好社区矫正、社区戒毒、刑满释放人员帮扶、社区防灾救灾、卫生健康、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等工作,助力社区治安综合治理。

04围绕实施乡村振兴办实事

落实农村低收入人口常态化帮扶要求,引导农村公益性、互助性、服务性社会组织参与为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提供生活、就业帮扶。支持社会组织承接政府购买服务,对农村社会救助家庭中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等提供必要的访视、照料服务。支持农村社会组织因地制宜,组织村民参与农村厕所革命、生活垃圾和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引导农村红白理事会、乡风文明理事会等在改革婚丧礼仪等方面发挥作用,推动农村移风易俗。鼓励有关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志愿服务组织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社区开展就业帮扶、社会融入等关爱工作,提升安置社区治理与服务水平。

“邻里守望”关爱行动4项重点举措
1深入了解需求

将社区居民需求调查作为“邻里守望”关爱行动的第一步,推动城乡基层社会组织在村(居)民委员会指导下深入社区群众和驻区单位,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服务需求,汇总社区难题和困难群体需要。引导社区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议事协商,结合上门走访、社区调查等方式,找准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更好明确工作定位和办实事方向,更加精准地对接居民所需所想所盼。

2强化党建引领

充分发挥城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用,以党史学习教育为契机,进一步加强对城乡基层社会组织的党建引领,推动社会组织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中提升工作能力,做出工作成效。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动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中的党员,特别是社区中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各行业模范代表,带头领办社区社会组织、常态化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形成典型示范效应。

3带动群众参与

坚持依靠社区群众推进“邻里守望”关爱行动开展,做到需求由群众提出、过程有群众参与、成效由群众评价。充分发掘和引导社区各领域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形成社区社会组织骨干力量,带动和影响更多社区群众参与,广泛调动社区资源,汇聚多方主体形成社区志愿服务队伍。

4加强支持引导

进一步创新社区与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者、社区志愿者、社会慈善资源联动机制,完善扶持和激励政策,引导社会组织有序参与社区治理和民生服务。推动将社区公共服务纳入基层政府购买服务目录,支持社会组织承接,为社区居民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服务。落实《培育发展社区社会组织专项行动方案(2021-2023年)》要求,把发挥作用和培育扶持结合起来,在相关规划制定、平台建设、人才培养、资金支持、项目扶持、资格荣誉等方面强化支持,为社区社会组织参与“邻里守望”关爱行动打好基础。

《通知》强调,各区县民政部门要积极做好本部门内和部门之间的工作统筹,对区县的“邻里守望”关爱行动进行周密谋划部署,围绕资源配置、力量整合、时间安排、具体举措作出细致安排,同时加强工作协同,强化社区、社会工作者、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志愿者、社区公益慈善资源的“五社联动”,科学组织当地社会组织结合社区实际和居民需求参与基层民生项目,注重经验提炼、模式总结和典型引领,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同时,要积极宣传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弘扬时代新风。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