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法定主动公开内容>重大民生信息>医疗>实施情况

重庆市多措并举推进“美丽医院”建设

发布时间:2018-08-09 19:58
发布时间:2018-08-09 19:5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和全市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员大会暨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改善诊疗和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市卫生计生委在全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了“美丽医院”建设工作,得到国家卫生健康委、重庆市政府及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主要目标

    为改善诊疗和就医环境,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结合我市开展的乡村振兴战略行动计划、城市提升行动计划以及保障和改善民生行动计划,提升医疗服务能力,市卫生计生委计划用三年时间,在全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全面开展“美丽医院”建设行动,通过实施十大举措,对医院环境绿化、厕所、食堂、停车、便民设施、工作环境、医疗废水废物及生活垃圾、后勤服务、院内文化、绿色医院建设等重点领域进行集中整治,促进全市医院就医条件和医务人员工作环境明显改善,医院形象和品质明显提升,患者看病就医更加优质方便,患者和医务人员对医院环境满意率均达90%以上。
    二、主要措施
    (一)从美化医院环境入手,改善就医条件。实施植树绿化工程,确保既有医院绿化率不低于30%,新建医院绿化率不低于35%。做好院内环境改造,开展危旧房屋和外立面整治,开展院内环境卫生治理,控制公立医院规模。
    (二)重点开展好医院“厕所革命”,提升医院品质。推进医院厕所(卫生间)标准化建设,加大医院厕所改造力度,提高医院厕所品质,配备必要的烘干机、卫生纸、洗手液、密封式垃圾桶等清洗消毒服务设施及物品,安装搁物台、挂钩、防滑扶手、呼救铃等设施,加强医院厕所日常管理。
    (三)进一步强化医院食堂管理,改善就餐体验。实施医院食堂标准化建设,实施“清洁厨房”活动,积极推行“明厨亮灶”工程,推进绿色食堂行动,建立绿色食堂评价标准,引导绿色食品采购,保障食品安全,推行医院食堂营养包餐工作,加强医院营养科建设。
    (四)大力实施医院停车服务能力建设,缓解停车难问题。提高医院停车配置标准。新建三级医院按照地上每百平方米建筑配建1.5个停车位、新建二级及以下医院配建1.2个停车位的标准配置车位,增加医院停车位数量,推行智慧停车系统建设,规范停车位使用管理,充分利用周边停车资源分流。
    (五)实施医院便民服务设施建设,改善就医感受。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完善无障碍设施建设。按要求推进新建医院建筑无障碍环境建设,加强医院既有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设置无障碍升降梯、无障碍平推门和盲道,推广“一站式”便民服务,推进便民信息化服务,开展“智慧医院”医院建设。
    (六)改善医护人员工作环境,提升医护人员的获得感。人性化设置工作场所,强化诊室、医生办公室、护士站、检验室、手术间等区域的人性化设计,改善医护人员值班环境,改造升级空调净化系统,强化医务人员健康保护,改善医护人员执业环境,保障医护人员人身安全,创造良好的执业环境。
    (七)加强医疗废水废物处置,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达标排放医疗废水,按规定建设医疗废水处理设施,严格实行医疗污水达标排放,规范医疗废物管理,按要求建设医疗废物暂存场所(设施)并规范管理,分类处置生活垃圾。
    (八)提高医院后勤服务水平,切实保障医院安全运行。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降低运营维护成本,推广后勤信息化建设,提高后勤服务人员的综合素质,推进节约型医院建设,积极创建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九)加强医院人文环境建设,传承医院文化。优化就医流程布局,合理分布各专业诊室和医技检查室,完善医院标识设置,加强医院文化建设,加强医院文化传承和创新,支持建设院史馆、医院文化墙(长廊)等建(构)筑物,。
    (十)实施绿色医院建设,推进医院绿色发展。推进绿色医院建筑建设,新建医院建筑按照《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要求推进医院建筑可持续发展,鼓励创评市级和国家级的星级绿色建筑标识,发展装配式医院建筑,实施既有医院建筑节能改造,推进新能源的应用。
    三、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医疗卫生机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积极成效。一是卫生资源总量进一步增加。加快推进市级十大健康惠民工程,和全健康保障工程,全市公立医疗机构床位数增加到13.88万张,每千常住人口床位数增加到5.87张,公立医疗卫生机构业务用房面积近1200万平方米。二是医疗资源布局不断优化“十三五”以来争取到位中央资金17.16亿元,市级财政资金5.76亿元,市妇幼保健院冉家坝院区、重医附二院江南院区等市级项目和璧山人民医院、大足人民医院等区县级医院相继建成投用,全市三甲医院数量达到35所, “农村30分钟、城市15分钟”医疗服务圈基本建成。三是规划设计水平和建设质量提高。4所区县级医院和6所乡镇卫生院入选国家卫生计生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优秀建筑,占全国入选比例超10%,3所医院建筑获评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三星级”绿色建筑,多个项目获“巴渝杯”或“三峡杯”优质工程奖。
    (二)医疗卫生机构节能降耗稳步推进。一是大力实施节能改造自实施国家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建设任务以来,重庆共改造医院建筑35座,占全市各类改造公共建筑的37%,改造总面积达174万平方米,约占全市45%,每年节约能源费用5400万元,实现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下降22%以上的目标。二是积极推广使用节能产品技术现有医院建筑全部更换为高效照明灯具或LED灯具,新建医院建筑要求全部采用高效照明灯具。此外积极推广天然气分布式能源发电模式,提高经济效益。三是推进合同能源管理机制重医附属儿童医院、市中医院等数10所医院推广采用了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并按合同约定比例分享节能收益,实现医院和节能服务机构双赢,达到节能降耗目标。

    (三)绿色医院建设大力推进。一是积极创建绿色医院建筑会同重庆市城乡建委出台国内首部地方标准《绿色医院建筑评价标准》,推进既有建筑绿色化改造,争创绿色星标建筑。渝北区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创建为国家绿色星级医院。二是积极创建生态文明示范医院重医附一院、市中医院、三峡中心医院、巫山县人民医院等10余家医院成为全市首批生态文明示范医院。三四是积极创国家示范单位。截至2018年6月,重医附属儿童医院成为全国能效领跑者,已有8家医院成为全国第一、二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占全市公共机构比例超过10%,还有13家医院正在创建全国第三批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
    (四)医院后勤服务保障能力不断提升。一是强化专业学术推动。成立了重庆市医院后勤管理专业委员会,今年以来先后举办 “第二届川渝医院后勤经验交流会”、第二届沪渝医院后勤管理学术交流会。二是推行后勤服务社会化着力改变医院后勤“小而全”甚至“大而全”的传统性、封闭式经营管理状态,鼓励探索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引入专业服务机构,降低运营维护成本,使患者获得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三是筑牢后勤服务安全底线注重强化后勤服务安全,围绕医院用电安全、食堂建设管理安全、医疗污水处理等方面开展专项排查整改,在医疗卫生机构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管理。
    (五)便民惠民服务行动持续推进。一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建设落实无障碍设计规范要求,加强医院既有建筑无障碍设施改造;在门诊大厅等区域提供轮椅、担架、急救药品等便民设施设备;畅通院前院内急诊绿色通道,免费提供微波炉、病历打(复)印、公共区域WIFI等服务,积极引进便民商店、糕点屋等便民生活设施。二是构建便民惠民长效机制。印发《建立医改便民长效机制实施方案》,再次推出12条便民措施,增强群众对医改的获得感和对医疗卫生的满意度。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