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6625N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研究和信息服务。 开展宏观经济分析预测研究工作 开展重大改革事项决策咨询服务工作 开展公共资源产品的咨询评估工作 开展政务信息资源开发服务工作 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咨询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黄龙路18号 | |||
法定代表人 |
易小光 | |||
开办资金 |
6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7286.13 |
18479.71 | |||
网上名称 |
http://www.cqcei.cn/ |
从业人数 |
86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0年,重庆市综合经济研究院(重庆市经济信息中心)【以下简称:经研院(信息中心)】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重庆提出的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坚持“两点”定位、“两地”“两高”目标,发挥“三个作用”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指示要求,坚决贯彻中央、市委重大决策部署,紧扣围绕市委市政府宏观经济决策及市发展改革委工作职能需求,坚持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聚焦重大问题,线上线下结合,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切实提高决策咨询水平,推动了各项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按照核定的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以下工作 (一)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全面从严治党扎实推进。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正确政治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兑现市委提出的“三个确保”政治承诺。经研院以党建为引领,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突出重点领域,聚焦重要环节,落实“一岗双责”,切实推进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互促互进。一是聚焦关键环节,强化理论武装。加强理论学习和政策宣讲,抓好抓实理论中心组学习,开展了理论学习中心组集中学习14次,坚持落实“三会一课”制度,充分利用党课、讲座、论坛以及党建APP、QQ群、微信群等平台载体,宣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交流研讨国家重大决策部署,切实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二是聚焦实效环节,推动质量提升。着力提高政治站位,坚决贯彻党中央、市委决策部署和决策咨询研究的工作实效上;着力加强组织建设,提升组织凝聚力;着力完善制度机制,提升党建工作能力。三是聚焦两个责任,抓好党风廉政。严格标准要求,抓好整改落实,按照巡视、审计提出的问题和整改要求,制定整改措施,落实整改责任,推动整改工作,高质量完成巡视审计指出问题整改;履行主体责任,强化责任担当,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上,坚持院、处室主要负责人“第一责任人”职责;抓好政策学习,筑牢思想防线,加强意识形态工作,自觉形成行为规范;严肃规章制度,维护工作纪律。 (二)围绕市委市府决策,智库作用进一步发挥。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热难点问题,发挥智库优势,凝聚专家智慧,积极开展决策咨询服务,在为党委政府决策和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完成各类研究任务120余项,其中,市委、市政府、市政协、市人大交办任务20余项,市级部门委托任务26项,区县政府及部门委托任务15项。一是紧扣市委市政府决策和中心工作,扎实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完成市委市政府市政协领导交办的《成渝地区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改革开放新高地研究》《疫情背景下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等重大问题研究,针对市级相关职能部门委托的重点领域研究课题,完成了市委办公厅等10余个市级部门委托的《重庆轨道建设对土地价值的带动作用研究》《重庆市生态修复类项目投入与效益研究》等任务15项。二是紧随宏观经济形势,及时搞好监测预测。面对国际国内错综复杂环境和突如其来疫情影响的严峻形势,及时分析研判对重庆经济发展的影响,提交了《新冠肺炎疫情对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建议》《疫情背景下对农民工返乡就业创业的对策建议》等10份研究咨询报告,为我市及时出台防疫、复工复产等提供决策参考;定期提供各领域月度、季度、半年运行形势分析报告,开好全市经济分析联席会,完成季度形势分析报告4篇,《全市季度经济预测报告》3期。三是紧贴重热难点,高质量提好对策建议。围绕决策部署,主动开展调查研究;围绕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强重大问题研究;围绕“一区两群”,及时提供对策思路。 (三)紧扣发改职能,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坚持紧紧围绕市发展改革委工作职能,切实树牢服务意识,主动对接委内各处室需求,突出重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做好职能及工作支撑,搞好服务。一是贴近委内需求,及时做好决策服务。及时围绕市发改委领导交办的任务和提出的要求,完成《新冠疫情对重庆“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及预期分析报告》《重庆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新格局建设的对策建议》等50余项研究任务,同时,围绕重庆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重大问题,提出对策建议,先后为委领导提供《专项分析报告》14期、《形势要报》29期;按时为综合处、法规处等相关处室提供月度、季度分析报告150余篇,报送《经济动态》22期,为委机关提供参考;2020年共派出11名同志临时或短期抽调到委内参与重要课题研究或协助做好重点工作。二是围绕发改工作重点,开展重大课题研究。完成《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立法研究》《成渝地区共建西部金融高地的建议》等10余项重大课题研究,参与研究的相关成果转化为市政府文件6个,且部分成果得到市领导认同,并积极参与“十四五”规划编制和有关研究。三是履行业主职责,推动重大项目建设,抓好全市重大信息化项目建设,推动全市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四是严格按照扶贫要求,保质保量完成对口帮扶任务,我院被市人力社保局、市扶贫办和市发展改革委授予“脱贫攻坚”专项工作嘉奖,给予我院选派的第一书记记功奖励。 (四)重视系统建设,交流合作更加深化。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突出研究特色和系统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多层面的交流合作,开展系统培训,进一步凝聚系统合力,不断提升系统决策服务水平。一是切实加强与国家层面系统的合作。依托系统的纵向联系,切实加强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等国家级智库的合作交流,集专家之智、汇科学之策。二是密切与系统及科研同行的交流。先后与上海、成都等10多个兄弟省市发改委、经济研究机构、信息中心及信用中心同行开展互访交流,围绕系统建设、区域经济研究、信息化发展、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等问题,积极开展系统的合作交流。三是加强区县系统能力建设和服务。利用论坛、学术交流、专题讲座的方式,邀请国家及市级层面和有关省市知名专家学者,通过线上线下对区县系统进行培训,举办了“新发展格局下重庆‘十四五’发展前瞻研讨会”等2次,召开了“2020年度重庆市经济信息系统工作座谈会”,编印《系统工作简报》6期。 (五)加大科研职能建设,科研能力进一步提升。在服务各级党委政府、区域和行业战略发展需求上,坚持借助科研优势,整合科研资源,努力提升科研能力和服务水平,扩大系统影响。一是坚持加强平台建设,扩大智库影响。积极申报新型智库,以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为核心载体,组织开展重庆市新型智库申报并接受了市社科联专家组验收,重庆统筹城乡发展研究中心入选全市11家新型重点智库之一;抓好“四个一工程”建设(“一站”即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一基地”即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室”即专家工作室、“一会”即重庆市宏观经济学会),加强“四个实验室”建设,积极推进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实验室、经济定量应用研究实验室、GIS经济空间规划与应用实验室、宏观经济大数据实验室建设,初步形成了投资大数据分析系统,完成了重庆市宏观经济与社会发展调控系统初步设计,形成了景气分析报告等系列产品;正在积极谋划和组建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技术实验室、信用与经济应用实验室。二是坚持办好决策服务产品,扩大对外影响。加大成果申报宣传,扩大智库知名度;发挥科研特色,努力办好决策咨政刊物,高质量编印《决策参考》66期,出刊《重庆经济》6期并发表高质量原创文章近80篇,编印《重庆宏观经济通讯》12期,出版《2021年重庆经济展望》、重庆综合经济研究文库系列丛书2部。三是完善特聘专家队伍,加强科研力量,坚持“小机构大网络”建设思路,聘请国内市内著名专家学者,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成立了“重庆市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中心专家咨询委员会”,聘请了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社科院、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国家信息中心及各省市及市内等高校和科研院所64名专家学者,形成院内科研力量和国内市内广泛参与的智库建设格局。 (六)加强干部和科研人才队伍建设,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强化领导职责,完成了领导班子述职考核和民主测评工作,注重干部培养、推荐、选拔,提升领导干部执政能力、政策理论水平,推荐聘任4名正处级和6名副处级干部,1名处级干部参加中青年干部培训班,9名干部职工参加市发改委组织的“2020年新提任处级领导干部和新进人员综合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二是强化科研人才建设。进一步完善科研人才管理制度,制定出台了《专家工作室培育暂行办法》《学研带头人管理办法》等科研人才管理制度,修订完善了《科研课题(项目)管理办法》《自立课题(项目)管理办法》等科研管理制度,规范科研运行,提升科研成果质量;加大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通过“绿色通道”“英才大会”引进博士5名(其中2名到岗、3名正在政审过程中),1名博士后已进站开展工作,选派1名“西部之光访问学者”,推荐1名市级高层次人才,推荐5名专技人员参加高级职称评审,24名专业技术人员岗位等级调整。 (七)加强组织管理与服务,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一是进一步规范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先后制定完善了《课题(项目)研究团队中领衔专家、顾问、项目指导职责》《超额绩效发放管理办法》《科研岗位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等13个内部管理制度,通过整改和完善管理制度,规范了科研项目管理,强化流程,加强了内部管控,推进了智库建设。二是努力建设和谐组织文化,工会、共青团、妇委会积极开展各类益于职工身心健康的活动,坚持“五必访”,组织全体职工(含退休职工)进行健康体检。 一年来,市经研院(市信息中心)在市发展改革委党组的领导和关心下,在市驻委纪检组的指导帮助下,在全院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在服务党委政府决策、加强职能建设、推进智库建设中做了大量工作,虽取得了新的成绩和进步,但也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 一是高质量服务领导决策还存在差距。从战略思维的高度上,对领导决策思路和要求的把握以及在决策咨询的创新性、前瞻性、时效性方面有待进一步加强。二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差距。着眼单位发展需求,在高层次科研人才的引进、培养、投入上还需进一步加强。三是对人才的激励机制还存在差距。从发挥科研人才积极性上,激励机制设计还不够完善,科研经费保障不足,人才效应未得到充分显现。四是加强新型智库宣传存在差距。从扩大新型智库的影响上,在加强科研成果的对外宣传和转化、推广上,在推动国际性学术交流、国内互动合作,提升智库影响力上有待进一步加强。 二、2020年工作思路及重点任务 2021年是我国实施“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年,也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因此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市经研院(市信息中心)做好明年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切实担当新发展使命,围绕市委市府中心工作,要始终坚持服务宏观决策的根本宗旨不动摇,继续坚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以党建促业务、促管理的工作思路,切实加强党组织对市经研院(市信息中心)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工作职能,调整工作重心,紧紧围绕全市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热点问题,为市委市政府宏观决策支持服务跨上新高度,为市发改委工作支撑服务再上新台阶,圆满完成市经研院(市信息中心)各项年度工作任务,切实推动“一流智库”建设步伐,为确保“十四五”发展开好局,确保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迈新步,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做出应有的成绩。 市经研院(市信息中心)明年的工作重点如下:一是切实抓好党建及党风廉政工作,引领各项工作顺利推进;二是切实抓好咨询研究工作,为市委市政府决策支持服务跨上新高度;三是全方位开展综合服务,为市发改委工作支撑服务再上新台阶;四是切实强化科研体系建设,大力提升决策咨询实力;五是进一步加强干部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发展的内生动力显著提升;六是努力推进管理创新,进一步提升管理服务效能。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王力为 联系电话:15683357807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30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