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重庆三峡学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2 09:45
发布时间:2022-04-12 09:45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5937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三峡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三峡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实施高等教育,培养高级专门人才,促进社会经济文化发展。 开展人才培养   开展科学研究 开展社会服务 开展大学文化建设 负责学校内部运行管理工作

重庆市万州区沙龙路780号

法定代表人

张伟

开办资金

3461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75581.32

183625.36

网上名称

重庆三峡学院

从业人数

174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

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学校蓄力提档升级、高质量发展目标的奋进之年。这一年,重庆三峡学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有序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学校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   这一年,学校师生凝心聚力、攻坚克难、真抓实干,不仅成功将新冠肺炎疫情阻击在了校园之外,还在很多工作上取得了显著性成效和突破性成果。 ——专业建设取得重大突破。电子信息工程、汉语言文学两个专业成功入选2020年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顺利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学校成为全国第26个、重庆第2个通过该专业二级认证的普通高校之一。 ——学科建设取得长足进步。新增农林经济管理一级学科硕士学术学位授权点,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通过重庆市学位委员会评审并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批。 ——育人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学校学生代表重庆在第五届学生“学宪法   讲宪法”活动中获得全国总冠军;在“田家炳杯”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在第八届中国TRIZ杯大学生创新方法大赛中获得3项一等奖;首次入围“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学校获得2020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全国优秀单位、重庆市“2020年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成绩突出集体”荣誉;武术队蝉联重庆市高校武术比赛团体十三连冠。 ——师资队伍建设呈现新亮点。全年引进高层次人才32人,来自国内一流知名高校占比达72%;1名教师获得“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1名教师入选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高校就业创业指导“双百”导师团。   ——脱贫攻坚工作决胜收官。学校对口帮扶的扶贫点——万州区龙驹镇先后获得“全国十佳科技助力精准扶贫示范点”“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成功脱贫摘帽、决胜收官;学校获得重庆市“脱贫攻坚先进集体”奖励,2名同志获市级表彰。 此外,一年来,学校还做了这些工作。 (一)强化党建引领,为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持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断完善“三重一大”等议事决策制度,形成了党委全面领导、党建与业务工作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接受了市委第三巡视组对学校工作的全面“政治体检”。二是持续健全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上级决定落实机制。在党委常委会第一阶段固定传达上级重要会议和文件(讲话)精神78次,结合学校实际及时制定了贯彻落实的具体举措,常态化坚持抓落实工作机制和督查督办工作机制,全年督办各类事项791项。三是基层党建和思政工作迈上了新台阶。党建“对标争先”、思政育人工作取得新突破:2个基层党支部被确定为市级“样板支部”培育创建单位;1个项目获批重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十大育人”精品项目。思政课程“四化协同”改革、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深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精准资助、绿色资助,全年发放各级各类奖、助学金3017.50万元。深入推进团学组织改革,共青团工作再获市级表彰。做好了大学生征兵和国防教育工作。 (二)强化内涵建设,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   一是持续凝练办学特色。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及时调整和优化了办学层次、学科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等办学定位,逐步形成了“立足三峡、研究三峡、服务三峡”的办学特色和   “三峡”“绿色”“应用”三大特色办学品牌,进一步明晰了“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远景发展目标。二是积极推动教学改革和课程专业建设。加大重大教学成果奖的培育力度,评选校级教学成果奖24项;课程建设稳步推进,认定市级精品在线课程、市级一流本科课程9门,11门课程在市级在线开放课程平台开课;专业建设不断加强,3个市级“三特”专业顺利通过市教委验收,2个专业参加了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3个专业参加了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三是稳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持续推进与东南大学、山东大学联合培养学生工作,送培学生90人;学生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再创佳绩:获国家级奖项80项、省部级奖项178项;就业创业教育深入开展,毕业生年终就业去向落实率为90.77%,88个创业团队、430余名大学生入驻“太阳鸟”众创空间开展创业实践,全年实现创业产值近500万元。四是有序推进学科建设和研究生教育。逐步构建了以工学、文学、管理学和农学为主要学科门类,理学、经济学、教育学、法学、艺术学等学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大学学科体系架构;优化和完善了研究生分级管理制度,新增研究生市级教改项目7项、市级联合培养基地5个,一志愿报考我校考生同比去年增长20%,研究生年终就业率为90.13%,8人考取“双一流”高校博士。五是持续深化科研内涵发展。获批国家基金项目7项、教育部项目3项、市级各类项目98项,到账经费3193.42万元;获重庆市科学技术奖5项;新增市级创新研究群体、市级哲学社会科学协同创新团队3个;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相关作品950余篇(件);科研成果转化效益不断提升,60余项横向项目直接服务区域发展,项目经费达1500万元。六是着力涵养人才发展生态。全年落实各类人才经费110余万元,成功培育“重庆英才创新创业示范团队”1个、“巴渝学者”3人、重庆市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送培博士6人,出站博士后1人;加强典型引领,6个团队、19人获省部级及以上荣誉奖励表彰;深入推进人事改革,完善了职称改革有关制度,出台了教职工考核、管理等系列文件。七是不断开创开放办学新格局。先后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乡村振兴学院等联盟,与川渝地区高校携手共建发展共同体;持续加大资源整合力度,三峡农科院与我校实现实质性融合;积极推进校地、校企合作,与开州区政府共建“一院两部”,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衡远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与重庆西南果品营养研究院联合成立重庆市大健康产业研究院。   (三)强化治理创新,激发事业发展新动能 一是不断完善内控制度建设。开展了内部控制审计、预算执行和财务收支审计、重点投资项目结算审计等工作,加强了风险防控,提高了资金利用效率;配合市审计局完成了对党政主要领导的经济责任审计及整改工作;持续探索办学经费绩效评价体系,对经费报销审批实行台账管理;强化国有资产管理,出台了《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试行)》等15项制度。二是充分发挥资源配置效益。克服疫情困难,持续推进基本建设工作:沙龙校区置换还房工程完成综合竣工验收、278户教职工顺利选房,第二田径运动场周边道路管网工程等多个专项工程有序推动;完成各类采购项目107个,节约经费449.40万元,节约率8.79%;学校固定资产达19亿元,同比增长17.52%;完成了7个“中央资金”项目、9个实验室建设项目的实施与验收;积极推动银校合作,争取银行投资总额1100万元;图书资源建设成效显著,纸质图书总量达188.5万册、电子图书总量达177.7万余种;学报影响因子等核心指标明显提升。三是全面提升管理服务效能。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和“基层减负年”有关要求,推动以大学章程为核心的现代大学制度建设,出台各类规章制度85个,不断完善内部治理体系;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升,值班值守、文秘信息、餐饮服务、水电供应、交通安全等工作稳步推进;扫黑除恶、反恐防暴、校园综合治理等工作取得了新成效。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获奖:获“重庆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五项;获重庆市第六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优秀组织奖、第三届重庆市创新方法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2020年重庆市教育系统网络安全攻防竞赛优秀组织奖;在全国排舞总决赛中获集体奖多项;在2020年重庆市大学生武术比赛中获集体奖多项。 诉讼:劳动争议纠纷案一件,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一件(法院判决我单位不承担责任),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二件(审理中),生命权、健康权、身体权纠纷案一件(审理中)。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接受李秀登先生助学捐款30万元,用于文学院优秀贫困生助学金;接受四川川大智胜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捐赠电脑1台,用于招生就业处办公使用。






填表人: 关博联系电话:13594867675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2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