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2 15:58
发布时间:2022-04-12 15:58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4320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质量技术监督提供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服务 开展质量研究 开展标准化研究   提供WTO/TBT通报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开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工作 负责办理商品条码的注册   开展有关文献信息采集、整理、应用 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9号

法定代表人

范荣妹

开办资金

54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5743.7581

15745.8261

网上名称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从业人数

55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已按规定完成上年度年检工作。

2020年,我院成功立项科技项目5项,其中,省部级项目3项,市级项目2项。地方标准立项12项。新签订横向合作项目25项。获第八届市场监管优秀课题成果二等奖1项,出版专著2本,发表论文6篇。商品条码新办1499家,同比增长46.1%;续展1569家,续展率81.8%。新增国内标准文本5271件、国外标准6889件,电子化率达到95%。发送TBT通报24期,3100份,更新WTO/TBT通报咨询网站信息620条。重点抓了以下工作: (一)推动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纳入科技创新中心和西部科学城建设重点项目库。围绕西部科学城建设,提出了《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助推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行动计划》,主要内容包括:建设标准孵化中心、标准大数据中心、标准国际化中心、标准培训中心、标准评价中心等五个中心;建设物联网标准研究和软件产品检测实验室,主要开展软件产品、人工智能产品、物联网等行业的产品检测和标准研究,力争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标准馆藏力争达到100万件;集聚一批创新资源,引进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成立一批标准创新中心。通过由市领导、市科技局组织的五次评审,目前该项目已列入重庆西部科学城建设重大项目库。10月30 日,市局与高新区管委会签订了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动项目建设,打造国家级标准化科研平台。围绕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积极与四川省标准化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拟在共建共享标准信息资源数据库、协同开展专项产品质量标准比对分析、联合立项实施川渝重点产品质量追溯一体化平台构建、共享川渝标准化人才(专家)资源、建立两院科技成果交流共享机制等5方面合作,用标准化手段助推成渝双城经济圈高质量发展。 (二)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建设。加强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获批成立“重庆市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区域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和《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标准化》等项目研究,编制《集约化猪场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技术规范》地方标准,完成全市38家企业的碳排放核查工作。积极探索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区域协作机制,召开长江经济带11省市市场监管局生态文明标准化合作暨重庆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中心成立大会,起草《长江经济带生态文明标准化白皮书》,与11省市标准化院所在区域生态文明建设、长江沿线中小城市可持续发展、低碳核查和碳排放标准化等方面深化科研合作,协同助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三)科学谋划“十四五”发展规划。贯彻落实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突出科技创新,系统总结分析“十三五”工作情况,围绕成渝双城经济圈和西部(重庆)科学城建设,聚焦传统产业转型、高技术制造业和物联网、大数据分析、人工智能和区块链等新技术新业态,结合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标准化工作需求,以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为载体,以把我院建成“西部领先、国内一流”的公益性标准化技术机构为目标,梳理重点项目,开展   “十四五”规划编制。 (四)积极助力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加强全院疫情防控,合理购置防疫物资,及时关注干部职工身体、思想状况,确保全体职工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在3天时间内,编制完成全市新冠疫情防控24项地方标准。迅速建设完成共计400余项标准和题录的新冠肺炎防护用品国内外标准数据库,开展口罩、乙醇洗手液标准数据比对分析,制作新冠病毒标准化知识宣传手册,免费向大众公布。指派技术骨干积极帮助湖北省开展疫情防控相关标准研究,为45家防疫产品生产企业开通条码绿色办理通道,免费为复工转产企业提供标准咨询200余次,传递标准文本135份。疫情以来,全院全年共减免各项费用共计58万余元。及时向企业转发总局国际司贸易关注特别事项相关文件,搜集整理《世界卫生组织欧洲传染病实验室标准指南》等10份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政策和工作指南并完成翻译,积极帮扶全市外向型企业提升应对技术性贸易壁垒能力。上述工作被中国消费网、重庆日报、市说新语等7个平台报道。 (五)有效服务市场监管工作。完成61项自我声明公开企业产品标准技术审查工作,完成地方标准送审稿技术审查110项、地方标准报批稿技术审查72个,提升标准质量,强化事中事后监管技术保障。开展全市养老服务机构和检验检测服务满意度测评工作,以高质量标准供给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效益。举办“家居门业质量提升”讲座,组建两化融合项目技术服务团队,深入龙煜精密铜管、百力通、朗萨家私、南方漆业等企业,开展“现场诊断+主题培训”,帮助企业提升质量水平。开展《基于GS1编码跨境电子商务产品追溯项目》、《重庆市农产品供应链标准化建设》、《中英日食品安全标准体系比对研究》和《基于区块链技术的食品质量安全溯源平台开发及应用示范》等项目研究,制定《食品用发热包》团体标准.配合市局开展“进口冷冻食品追溯平台”建设,制定编码规则,助力食品质量追溯和安全监管。发布首个团体标准-《金合金饰品多元素含量测定 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积极服务珠宝首饰行业健康发展。正式立项《特色乡村村容村貌建设规范》国家标准,发布实施“康养产业基础术语”、“康养民宿建设与服务规范”等23项康养石柱标准,积极助推精准扶贫。 (六)加强院所院校交流合作。与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重庆)汽车标准创新中心,在汽车及其配套行业标准科研、标准信息服务、行业质量提升及品牌打造等方面探索形成集标准研究、应用、服务于一体的技术服务新格局。与重庆科技学院开展“标准带你走向世界”通识网络课程设计,探索在高校开展标准化学科建设,培养标准化专业人才队伍。完成标准微课堂教材编制,学时30个学时,2个学分,共14章节、49个知识点。组织召开“第四届国际前沿科技创新大会暨标准化国际论坛”,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为我市人脸识别、智能感知等产业领域开展国际标准化交流与合作搭建平台。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邹瑜联系电话:18083007767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3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