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3 14:04
发布时间:2022-04-13 14:04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5462Y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为城建工程提供定额与造价服务。 编制和管理建设工程结算指标、预算定额、材料预算价格   全市工程造价管理、监督、检查及工程造价中介机构管理、监督 城建资金审核 工程标底价审定及管理

重庆市渝中区长江一路58号

法定代表人

张琦

开办资金

1610(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2150.05

2054.02

网上名称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信息网

从业人数

37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重庆市建设工程造价管理总站认真贯彻执行《事业单位登记条例》和实施细则,取得了出台政策措施、支持企业转型升级;减轻企业负担,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创新工作举措,全面深化造价改革;完善计价依据体系,提升公共服务效能;构建清欠长效机制,维护市场和谐稳定等方面的突出成效,为推进工程造价事业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一)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在做好站内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基础上,组织技术骨干分期分批深入造价咨询、施工企业等第一线调查研究,帮助指导和解决企业复工复产存在的困难和问题,5月底,造价咨询企业复工复产率达98%以上。一是精准施策。配合市住建委制定“做好疫情防控支持企业复工复产”政策措施,针对疫情期间新开工的项目,在工资保证金减免层面,以延长工资保证金的告知承诺期限、督促区县落实缓缴免缴的措施;在施工合同履约层面,以明确工期和费用调整原则、引导企业风险共担、合理计取疫情防控和赶工费用、指导人工和材料价格调整、规范应急抢险项目计价等措施,切实维护发承包双方合法权益。二是广泛宣讲。组织专家队伍,以门户网站、造价微信公众号、造价信息网刊、电话问答等多种方式,耐心解读政策文件内容条款,重点对优化调整工资专户管理、工资保证金减免制度及优惠政策进行宣讲,满足了社会的期待,受到了服务对象的欢迎。三是解决难题。深入轨道、安装等多家企业实地调研、了解情况、征求意见,积极献计献策,帮助和指导企业化解资金周转压力、调整不同类型工程人工费计取标准、实行工资专户分类管理及结余资金提前转出、减免缓缴保证金等方面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有效激发市场活力,促进了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2020年,全市建筑领域工资保证金减免46.72亿元、缓缴19.95亿元,其中市管项目减免5.21亿元、缓缴0.39亿元。 (二)切实减轻企业负担和优化营商环境。按照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有关要求,从为企业“松绑”、为群众“减负”着手,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一是规范造价咨询解释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委领导指示精神,在调查了解国内兄弟省市经验做法的基础上,改传统造价咨询纠纷调解为行政调解方式;及时出台做好计价依据解释及造价纠纷调解工作的办法措施,明确了工作范围、程序以及市区职责分工;搭建完成计价依据咨询解释及造价纠纷调解网络平台,在线受理咨询预约,有效提高了工作效率;加强造价专家在政策法规、职业操守、廉政风险等方面的培训,不断提高专家调解水平,形成了市区协同、专家参与、集体研究的工作机制。自9月实施以来,全市处理造价咨询纠纷疑难案件60件(其中专家参与处理案件28件)。二是强化建筑工地安全文明施工措施。为配合市政府、市住建委开展城市建设施工现场形象品质提升行动,按照今年新颁布的标准图集,分类进行施工围挡和大门的测算,出台施工现场形象品质提升安全文明施工费标准,为我市安全文明施工费用计取提供了依据。三是优化厂商信息价发布流程。按照市住建委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升窗口服务效能专项行动部署会的要求,进一步完善了网员信息价入网材料申报目录及办理流程,整理告知承诺事项清单,简化申报材料10余项。四是加强新材料(产品)价格信息发布。改版升级并优化造价信息网站,完善了新材料(产品)信息价发布流程,设置新材料信息发布专栏,不断推广新材料(产品)的应用。五是做好工程造价咨询行业动态监管。按照市政府、市住建委的布置和要求,配合审批中心研究制定   “双随机、一公开”专项检查方案,在要求全市造价咨询企业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对30家被抽企业的受检要素进行评议和集体会审,圆满完成了检查任务。今年,约谈造价咨询企业13家、调查核实投诉案件5起,帮助万州、忠县、潼南等区县就审计局移交属地住建委的案件,进行了政策指导。   (三)多措并举深化工程造价改革。按照市场形成价格的总体要求和服务政府、服务市场、对社会有贡献、为政府所认可的工作原则,从改进工程计量和计价规则、完善工程计价依据发布机制、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积累、强化建设单位造价管控责任、严格施工合同履约管理等方面逐步推进我市造价管理改革发展。一是制定我市贯彻落实措施。按照新出台的《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组织业务骨干和行业专家论证研究,制定了符合我市实际的措施办法,明确了市区行政主管部门、造价咨询企业、行业协会等参与各方的职责任务、进度要求,为深化造价改革奠定了坚实基础;举办了“2020年中国建设行业数字造价研讨会”,标定司、标定所以及国内20多个省市来渝聚焦《工程造价改革工作方案》和《数字造价管理2020》,研讨交流改革措施办法,助力数字造价管理改革创新。二是开展建设科技项目课题研究。成功申报了“工程造价管理机制建设”和“计价依据数字化转型模式”两个课题,组织建设、施工、造价咨询企业及行业专家充实研究队伍,群策群力制定适合我市实际的指导性配套政策,推动造价管理转型升级。三是强化工程前期阶段的计价依据编制。按照国家关于强化项目前期工程造价管理的改革要求,组织行业专家、大型企业等编制了2020年概算定额,该定额包含了房屋建筑与装饰、市政、城市轨道交通、通用安装、装配式建筑、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等专业工程,并通过多方论证、多次测算和反复修改,现已完成定额编制并通过发改、财政部门的评审。四是完善指数指标发布体系。制定指数指标体系建设工作方案,明确指数指标标准的工程分类、专业类别划分、指标类型划分以及造价指标编码规则等原则,完成了预算阶段指标标准内容,为建立多层级的指数指标发布体系奠定了基础。五是加强工程造价数据监测工作。在持续推进国家建设工程造价数据监测工作基础上,加快建立适应我市实际的造价数据监测平台,应用大数据先进理念、技术和资源,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和深度挖掘,分析、测算各类建设工程造价指数指标,不断推进工程造价信息管理智能化。六是建立以成果文件评价为核心的信用管理制度。按照新出台的《工程造价咨询企业管理办法》、《注册造价工程师管理办法》的有关要求,通过广泛调研和征求意见,进一步修改、完善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标准、评价要素、管理办法和配套的网络监管平台,现已进入上报审批环节,拟于2021年全面开展我市造价咨询企业信用评价工作。 (四)不断建立完善计价依据体系。为不断适应城乡建设发展新形势、新要求,满足国家和地方建立和完善工程计价依据体系的需要,充分发挥计价依据服务城乡建设中心工作的技术优势,不断填补计价依据空白、动态管理现行定额。一是编制完成了排水管网设施养护维护定额。按照委相关处室的要求,为规范全市排水管网设施养护维修管理,加强区县排水管网设施养护维修工作的指导,组织技术骨干广泛收集相关资料、深入市场调查研究、多次施工现场实地测算、反复修改完善,保质保量按时完成了编制工作,现已通过发改、财政部门的评审。二是编制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大修及改造工程计价定额。为加强我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运营维修及改造管理,满足轨道交通运营大修及改造计价需要,在全国率先组织编制轨道设备维修改造定额,现已完成编制大纲、编制细则和项目设置,贵州、湖南、四川等兄弟省市先后来渝学习考察和交流,拟于2021年完成编制任务。三是加强我市建设工程计价依据的动态管理。为促进建设领域新技术的应用,收集整理建设各方主体意见建议200余条,补充定额条款130条,并编制了《2018年定额综合解释(二)》,计价依据体系的逐步完善,为提高投资效益、保障工程质量安全、维护建筑市场秩序提供了技术支撑。   (五)巩固清欠维稳长效机制。在进一步完善、落实清欠维稳长效机制基础上,持续做好应急处突、信访接待等相关工作,今年,全市建筑领域未发生因拖欠农民工工资引发群体性事件和极端事件,建筑市场平稳可控。一是抓好专户制度落实。通过安排专人负责解答、定期通报填报情况、召开推进会督促指导等方式,全力推进工资专户系统升级版,实时在线监督工资专户交易动向、工资代发明细等情况,实现了纳入诚信评价的所有在建项目全覆盖。2020年,全市在建项目通过银行代发工资223亿多元、涉及309万多人次;拖欠案件及人数同比分别下降38%、40%,从源头上进一步预防了拖欠。二是强化清欠应急处置。在“两节”“两会”等敏感时段,坚持24小时值班制度,畅通投诉渠道,压实区县属地管理责任,督促做好拖欠隐患排查,及时化解拖欠矛盾隐患、处置拖欠突发事件,有效确保建筑领域安全稳定。2020年,全市建筑领域共排查出拖欠项目57个,涉及拖欠民工工资1.01亿元、3875人,目前,有56个拖欠隐患项目均已妥善解决。三是开展《条例》宣贯培训。组织全市住房城乡建委清欠工作人员在线学习《条例》,开展《条例》专题培训3期、参训人员300余人,有针对性地指导帮助一线工作人员提高应急处置能力。四是强化施工企业合同履约管理。定期开展施工企业合同履约诚信评价,对不严格履行合同而造成拖欠的项目依规进行了扣分。今年,全市共开展施工企业合同履约评价6轮次、评价项目24959个次,共列入拖欠不良记录责任主体31个。 (六)指导区县抓好造价管理和清欠维稳工作。通过加强专业培训、开展督促检查、上门服务指导等方式,不断提升区县造价管理和清欠维稳工作能力。一是开展区县专业培训。组织区县造价和清欠业务集中培训,重点对造价咨询解释及纠纷调解相关政策制度、网络咨询平台应用、造价专业知识等进行讲解,积极帮助和指导区县解决造价疑难复杂问题30多个。二是召开清欠维稳工作片会。分别组织召开渝西、渝东南、渝东北建筑领域清欠维稳工作调研会,听取区县在“一金两制”贯彻落实、清欠维稳、造价纠纷调解、造价信息发布等工作开展情况,分析研究疑难问题18个,制定了清欠维稳常见问题解答手册(第五册),拟于近期印发给各区县。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杨家梅联系电话:18883906211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1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