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6916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0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川剧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川剧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发展川剧艺术,促进文化事业。 川剧艺术的创作、改编、演出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金汤街76号 | |||
法定代表人 |
沈铁梅 | |||
开办资金 |
618(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107.17 |
5013.83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川剧院 |
从业人数 |
16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我单位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执行,没有任何违纪行为。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年来,重庆市川剧院大力推进川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圆满完成全年各项目标任务。 一、坚守本位练内功,文艺抗疫鼓士气 ,彰显重庆文艺人的担当与作为 坚持科学防疫,精心制定各项工作方案,全院及职工家属无一人感染,成为全市第一家复工复产的文艺院团,为文艺院团复工复产探索新路径。 组织业务人员开展“以练代演”。疫情期间,由集中打卡上班改为在家打卡上班。各个业务队室拟出练功、练乐、学戏计划,实行队室中干监督、分管领导监管、院领导和副高级以上职称老师验收的居家办公制度,层层把关,优化管理结构,通过“以练代演”,让全体业务人员保持较高的业务水准。 开展“以文抗疫”,用文艺鼓舞士气,用音乐传递力量。抗疫战役打响后,录制防疫宣传视频,供各级媒体宣传正确的防疫知识;组织剧院创作人员,举全院之力开展创作活动,创作出《我们来了》《中国力量》等10余首抗疫作品,为全民抗疫和复工复产加油鼓劲。特别是剧院老师甘当人梯,通过视频逐字逐句教授唱腔,既推出新人,培养年轻人专业知识,又鼓励他们积极投身到构建命运共同体行列之中。这些作品先后被学习强国平台、人民日报、人民网、重庆电视台、重庆日报等媒体频繁播出,点击量突破100万,充分发挥了文艺强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独特作用,彰显了重庆川剧人的担当与作为。 二、唱响“双城记”,修好“文艺课”,共建巴渝文化走廊和文化艺术高地 一是与四川省交响乐团探索举办跨界音乐会。双方通过座谈交流,达成共识,力争打造一台艺术质量高、形式新颖的“跨界”音乐会。 二是与四川省川剧院携手,就开展“第五届川剧节”、 “喜剧戏”专场演出、学术交流研讨等方面加强合作。并提出成渝携手中国川剧全国巡演方案,在全国刮起一股巴韵渝味的“川剧风”。 三是“搭台唱戏”,推动两地人才互动交流。我院张强参与四川省川剧院现代抗疫川剧《医者仁心》演出;成都市川剧研究院邓方圆参与我院《李亚仙》演出。通过两地人才交流,不仅深化院团合作,筑牢友谊堡垒,更用文艺人的自觉唱好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文化篇章。 四是支持四川省川剧院建院60周年系列庆典活动,我在会上致辞并就“双城经济圈建设”框架下文艺能够做些什么同四川省各级领导深入交流,形成要用活用好川渝文化资源、加强院团间交流合作的共识,充分贯彻“巴蜀一家亲”理念。 三、川剧和剧院影响力不断提升,转变营销方式,进一步增强剧院的增收“造血”能力 依托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中国艺术报、腾讯视频、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主流媒体进行宣传报道,全年累计对剧院各项工作及演出活动报道160余次,其中央级媒体报道50次,提升剧院的社会影响力。 积极探索新的宣传渠道,开通剧院官方抖音账号,发布各类型宣传小视频150余条,其中单条最高播放量超过20万次。特别《玉簪记》《白蛇传》等演出中,把演出的台前幕后与粉丝朋友进行分享,观众互动积极,上万年轻观众加入到我们的粉丝队伍。疫情期间,微信公众号推出《云端等你:川剧好戏看不停》优秀剧目片段赏析16期,满足了戏迷朋友足不出户观看优秀剧目的精神需求。川剧《李亚仙》《玉簪记》登上央视云端平台,让更多观众通过主流媒体领略川剧艺术的无穷魅力。 接待重庆大学、巴蜀小学、人和小学等参观团队4万余人,向全社会展示博大精深的川剧艺术,充分发挥川剧在传统文化培根铸魂中的重要作用。 转变经营思路,整合各方资源,走进企业推销川剧演出。主动出击与宝马宝创、东原地产、融汇地产、重庆亲子年卡等公司展开票务营销、资源置换等合作,为剧院增收创收。走进学校推广川剧活动。积极对接渝北区贝贝爱亲幼儿园、巴蜀小学、人和小学参与川剧互动体验活动,与他们签订合作意向书,建立院校长效合作机制。走进机关单位推销演出活动。对接渝中区文旅委洽谈进校园演出合作,成功签订10万元的演出协议,这是渝中区连续2年采购我院的演出服务。 四、抓传承,重培养,着力抓实川剧艺术的保护与发展 一是传承优秀剧目,锻炼青年演员。全年累计传承剧目55个,其中大幕戏4台、折子戏51折;全面启动《谭记儿》《乔老爷奇遇》的复排并成功上演,均由青年演员担任主演,给广大山城戏迷带来全新的视听盛宴,展现新时代川剧青年的艺术风采。 二是邀请一流主创团队重排《白面虎肖方》,为梅花奖申报“把脉问诊”。新版川剧《白面虎肖方》历经52天、1248小时、100多回艰辛排导、1000多次艰苦磨砺,以全新的姿态惊艳亮相,得到各界专家和戏迷朋友的一致好评。 三是积极开展“5·18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特别的爱给特别的你’重庆市贫困儿童冬令营活动红色之旅”、“传统戏曲进校园”、“爱心温暖初心、艺术点燃梦想”戏服展等系列社会教育展览活动;征集川剧表演艺术家李奎光猴鞋、锏、字画等藏品,以及社会捐赠藏品共210件。全面做好剧院各类演出和重要活动的资料收集工作,剪辑剧目视频90余个,备份剧目视频资料、重点大幕戏资料4T,收集、整理图片19793张。 五、培育人才,强化根本,为川剧文化传承发展奠定坚实的人力基础 完成并结项“川剧后备人才培养项目”“川剧青年拔尖人才培养项目”;组织职工外出学习15人次;开展职称评审,共计申报19人次,其中正高1人、副高1人,中级9人,初级8人,岗位晋升50余人。 做好川剧后备人才培养。2020年1月,我们与26名川剧学员签订聘用合同,经过年末考核,26人全部通过试用期,成为正式川剧演员,老中青少4代演出队伍逐步形成。 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开展“放歌新时代·我们的中国梦”等主题惠民演出 一是按照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化旅游委的统一部署,先后到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大学城人民小学、高新区树人思贤小学、重庆大学城第二小学、九龙坡区铜罐驿实验学校、西彭园区实验小学、西彭镇第三小学等学校开展演出15场,在广大学生心中播下川剧的种子。 二是中秋国庆8天长假期间,分别在川剧艺术中心龙凤呈祥大剧院、金汤街小剧场、新牌坊商圈、杨家坪商圈4个场地累计演出20场、60折戏,演出场次、参演人员、观众人数均创我院中秋国庆演出历史新高,既锻炼演出队伍,又向全国游客展示重庆地域文化的独特魅力。 三是先后赴石柱、合川、梁平、江北开展“放歌新时代.我们的中国梦”送演出进基层活动40场,让川剧艺术走进大众视野,回到群众身边,不仅丰富他们的文化艺术生活,更让我们的演员队伍在基层演出实践中得到历练。 四是按照市文化旅游委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要求,组织30人的演出队伍到酉阳车田乡完成文化扶贫演出任务,以文化助力脱贫攻坚。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2020年4月9日至2025年4月9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川剧《江姐》荣获第八届重庆艺术奖;“巴渝工匠”杯重庆市第四届文化艺术行业技能大赛暨第七届重庆市舞台艺术之星选拔比赛优秀组织奖。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重庆市川剧院博物馆本年度接受藏品共210件。 | |||
填表人: 江波 联系电话:13594430636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26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