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0年

重庆市蚕业总站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0年度)

发布时间:2022-04-13 15:46
发布时间:2022-04-13 15:46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5828379934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0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蚕业总站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蚕业总站

宗旨和

业务范围

承担蚕桑、蚕种、蚕茧管理的事务性工作。承担蚕种检验、检测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承担蚕桑品种资源和蚕桑品种鉴定的的相关事务性工作 完成主管部门交办的其他任务

重庆市江北区华新村325号

法定代表人

王万华

开办资金

522(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

举办单位

重庆市商务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52.18

446.07

网上名称

从业人数

31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0年本站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变更登记有关规定,及时安排专人向重庆市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申请办理相关工作。主要工作有:本站2019年《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暨相关书面证明材料;本站《2020年度机关所属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统计汇总表》; 2020年2月专技三级1名正常退休下编手续,2020年4月专技十二级1名公招上编手续,2020年7月专技十二级1名公招上编手续,2020年11月六级职员1名正常退休下编手续。

一、2020年生产情况 蚕桑生产发展基本保持稳定。全市21个区县现有7万户农户栽桑养蚕,总桑树资源74.7万亩,同比增加2.7%;全年发放蚕种33.3万张,同比下降10.3%;生产蚕茧1.25万吨,同比下降8.2%;单产37.6公斤/张,收购综合均价29.9元/公斤,蚕农售茧收入3.7亿元,蚕桑资源利用产值6.2亿元,蚕桑综合收入9.9亿元。蚕业企业105个,合作社144个,家庭农场128家,果桑采摘园31家。 蚕种质量安全。全市生产桑蚕原种4804张,一代杂交种90122张。完成2020年度原种、一代杂交种母蛾检疫工作,无超毒批次,所检批次全部合格。完成2019年制越年成品蚕种的监督检验工作,抽检原种4个批次、1000张,一代杂交种38个批次、39877张,冷藏浸酸种23268张,所检批次全部合格。经农业农村部蚕桑产业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查,我市春用桑蚕一代杂交种质量全部合格。   二、2021年主要工作 (一)发挥党建引领,提供政治保障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为我站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一是加强理论武装。抓好集中学习,开展自我学习,落实上级党组织指示精神和决策部署。二是推进思想建设。在党员干部职工中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做到旗帜鲜明讲政治。三是强化意识形态。把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和党员干部目标管理,促进工作落地落实。四是严肃政治生活。坚持“三会一课”制度,全面彻底干净肃清孙政才恶劣影响和薄熙来、王立军流毒,形成良好政治生态。五是持续主题教育。不断巩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建立长效机制。六是坚持正风肃纪。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市委实施意见,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七是在选派一名党员技术干部深入秀山县隘口镇扶贫基础上,继续响应“一个支部帮一户”号召,一对一帮扶百岁村贫困户张怀珍全家,共捐赠鱼苗购买、院坝硬化资金14000余元,赠送棉被、学具等物资折合7000余元。 (二)科学统筹疫情防控,有序推进蚕业复工复产   按照委党组关于疫情防控工作部署,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保障蚕业生产正常有序。一是成立总站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及时召开疫情防控工作会,强化职责分工,落实工作要求。二是严格执行“日报告”制度。组建疫情防控微信群,做好疫情通报、防疫要求、工作安排和健康情况每日上报。三是推进蚕业复工复产。起草下发《关于抓好疫情防控做好春蚕生产工作的通知》(渝蚕业发〔2020〕15号),组织技术骨干深入黔江、涪陵等蚕桑主要生产区县调研指导,推进春蚕生产正常开展。   (三)抓好生产安全,落实防范措施 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召开2020年度工作目标和安全稳定责任书签订会,签订《安全稳定(消防安全)工作责任书》,将安全生产责任压紧压实。二是提高消防安全意识。组织开展消防安全培训,加强日常用火用电用气管理,把安全生产与业务工作同计划、同布置、同检查,切实做好全年安全稳定工作。三是抓好生产安全风险防范。转发了重庆市重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关于做好2020年飞机防治松墨天牛工作的通知》(渝蚕业发〔2020〕40号),全年无因飞防中毒事件报告,保障了蚕农经济效益。 (四)强化技术指导,推动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 1.深入开展实地调研指导。一是市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小组调研组,赴主产区县了解基地建设进度、存在问题,指导示范基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二是陪同原中纪委驻农业部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朱保成,国家蚕桑   体系鲁成首席等全国知名专家开展规模化集约化蚕桑基地建设和智能养蚕系统调研。三是会同国家蚕桑体系、市蚕桑体系、蚕桑专家服务团队专家,深入开展现场技术指导。 2.加强合作交流与技术推广。一是积极参加全国农技中心等在广西、江西举办的《全国蚕桑标准化高效生产技术培训会》、《2020全国省级农技(经作)站长会》等会议,了解掌握最新动态信息和要求,提高服务技能水平。二是加强交流合作,与市农业农村委、农机站商讨洽谈,推动省力化、智能化蚕桑发展。三是承办全市新型经营主体培训会,传授高效种养殖技术,宣传推介黔江发展经验和脱贫攻坚典型。四是抓好“强桑1号”、“华康3号”等新品种,隔年春伐、大蚕立体养殖饲育机等新技术新设备的示范推广。五是编印下发《多批次滚动养蚕技术要点》等7种技术挂图1200份,促进示范基地掌握蚕桑生产核心技术。 3.编辑发布生产重要信息。抓好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发布《重庆市桑树病虫害情报及防治要点》7期,指导桑园消杀防病管理工作。每月按时收集国内外茧丝绸行业重要消息,编印《蚕丝信息》12期。 (五)多措并举推动脱贫攻坚 1.技术、人才扶贫。一方面,联合蚕桑专家服务团,邀请中国蚕学会理事长、广东省农科院党委书记廖森泰研究员、华南农业大学刘吉平教授、西南大学赵爱春教授等市内外专家46人次,深入黔江、云阳、奉节、巫溪等贫困区县开展下基层活动15次,考察调研蚕桑基地,指导生产管理和设施建设。另一方面,我站积极响应市委号召,选派一名优秀党员深入到秀山县隘口镇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该同志工作尽心尽力,深得各方好评。 2.物资扶贫。多方筹措资金5万余元帮助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会西村、合川摇金村等购买蚕需物资和省力化设备,提高蚕桑生产机械化水平,帮扶贫困村蚕桑发展。 3.产业扶贫。紧抓蚕桑扶贫优势,将产业发展与脱贫攻坚、生态保护、现代特色农业等相结合,重点在黔江金溪镇、云阳凤鸣镇、奉节新民镇等示范镇,指导新建桑园5000亩以上。鼓励并技术支持云阳祥菊桑蚕养殖家庭农场、黔江金溪镇岔河村田明强等有条件的业主投资建设优质蚕桑基地、新建改造小蚕蚕室和大蚕蚕房。开展技能培训,提升新型经营主体技术水平。   在全体职工的努力下,我站荣获市商务委直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嘉奖集体,龙从明同志荣获市商务委直属事业单位脱贫攻坚记功个人(渝商务党组发〔2021〕1号文件)。 (六)积极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推动合作交流新高地 1.着力推动构建产业协同发展新体系。由我站牵头的重庆市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与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联合主办了首届国家体系与省(市)体系对接交流会,讨论了工作规划、茧丝绸发展方向以及建设方式,加强了我市蚕桑体系技术支撑。 2.着力推动茧丝绸区域合作。会同黔江区政府、有关部门、龙头企业,参加重庆黔江、四川南充“成渝新丝路·双城双核驱动”蚕桑产业战略合作洽谈会,交流了蚕桑丝绸全产业链建设、政策扶持措施、创新驱动、龙头企业带动等情况,深入对接蚕桑合作事宜,初步达成蚕桑产业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3.着力参与研制规划建设方案。积极参与成渝两地茧丝绸产业融合发展调研工作,研究拟制《关于将蚕桑产业纳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特色高效农业发展的建议》《成渝协同打造千亿级蚕桑产业发展方案》。   (七)充分发挥舆论作用,扩大行业宣传力度 1.牵头指导制作行业宣传片。完成我市首个蚕业宣传片《蚕业转型升级   助力 脱贫攻坚》的制作放映,在重庆农业农村频道播放4次(共80分钟),总结了我市现代蚕业现状、产业创新、多元化发展以及助推脱贫攻坚等方面,展示了我市蚕业转型升级新成就,宣传了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的积极作用,提振了产业发展信心。 2.加强典型案例宣传推广。联同市茧丝绸行业协会,2020年重庆蚕丝网共刊发相关信息856篇,包含行业动态、技术服务、市场行情等方面。重庆蚕桑先后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重庆日报等媒体宣传报道30余次。 四、工作亮点 (一)规模化集约化蚕桑示范基地建设推进有效 1.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全市参与建设主体超过30家,500亩以上的蚕桑业主20余家,黔江金溪、涪陵珍溪、云阳凤鸣、奉节新民、江津石蟆、潼南玉溪等规模化集约化先行示范基地已经投产,建立、巩固、辐射、带动5万亩规模化优质蚕桑基地的目标基本实现。 2.示范带动效应逐渐显现。一是两群地区蚕桑基地逐渐巩固。2020年,黔江区18个乡镇栽桑10250亩,新建小蚕共育室28个;云阳县凤鸣镇新建桑园4000亩;奉节县新栽桑2000余亩,5000亩新栽桑建园工作正在推进。二是渝西传统优势老区恢复态势正在形成。西南大学“成渝现代高效农业带示范区”投资的2亿元蚕桑项目在永川签约成功,将建成国家级产业示范基地;大足埂生基生态农业公司在碑坳村和观寺村建成1000亩智慧蚕桑产业园;合川(祥飞)公司建设的规模化集约化示范基地和智能蚕桑车间投入使用;铜梁祈辰云兮农业公司新建的500亩蚕桑基地实现“当年栽桑,当年养蚕”。 (二)蚕桑在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发挥着积极作用 黔江、奉节、云阳、巫溪、涪陵等区县有相当一部分贫困村的扶贫产业首选蚕桑,贫困户通过栽桑养蚕实现了增收脱贫。敏尔书记在调研黔江区金溪镇长春村虎山合作社时给予了“产业选得准,扶贫带动大,生态效益优,继续发展好”的充分肯定。   黔江现有1万余户、4.3万余人栽桑养蚕,带动1.2万余人从事蚕业生产,栽桑养蚕成为70%的贫困村、10%的建卡贫困户和易地扶贫搬迁户脱贫增收的支柱产业。2020年,黔江区21个乡镇、88个贫困村,桑园面积达7205.7亩,售茧总收入807.1万元,户均收入1.7万元。金溪镇是我市十八个深度贫困镇之一,今年新建桑园1218.3亩,桑园总面积达9800余亩。全镇8个村、155户农户售茧收入631.8万元,户均收入4.07万元。 奉节12个重点乡镇,59个行政村中有近1.5万名蚕农、1640个建卡贫困户,通过“每户种3亩桑,每季养3张蚕”,全年收入1.2万元以上。武隆今年共有263户建卡贫困户栽桑养蚕,实现售茧收入141.3万元,户均售茧收入5393元。 (三)科技引领推动重庆蚕桑产业高质量发展 1.智能蚕桑领先全国。一是祥飞智能大蚕养殖设备研发逐渐成熟。2020年奉节5个村(社区)发种1824张,使用智能设备养蚕产茧8.2万公斤,优质茧92%以上,达到生产高品位生丝优质原料标准。二是推广示范区域逐步扩大。奉节、云阳、巫溪、合川智能蚕桑车间相继建立,明年将相继投产。三是示范推广步伐加快。奉节9月份举办了“丝路通天下 智造新时代”智能蚕桑全国招商大会,签订8个战略合作协议,项目金额达21.88亿元,对提高重庆蚕桑在全国的影响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 2.省力化设备研发推广应用加速。切桑机、自动化立体式养蚕饲育机、高压消毒机、电动桑剪、方格蔟采茧机等装备累计推广超过1.6万台(套)。黔江区金 溪镇创新推广的移动式轨道给桑平台和木板方格蔟自动升降系统,提高生产效率4倍以上。 3.家蚕人工饲料研发取得突破进展。“西南大学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铜梁基地”和“蚕丝科学与技术团队研究基地”合作建立的现代人工饲料养蚕工厂加速投入使用。今年在武隆、黔江开展4批次小蚕共育试验,在云南曲靖开展2批次种茧育试验,试养效果与全龄桑叶育相比无明显差异。 4.品种创新方面。黔江桑、蚕良种良法品比试验效果明显。高丝量雄蚕试养成功,经济效益较常规品种提升15%以上,深受丝绸企业和蚕农欢迎。 (四)品牌创建成效显著 今年成功创建了“黔江国家蚕桑生物产业基地”“黔江桑蚕茧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中国蚕桑之乡”“桑蚕茧国家地理标志”四个国家级品牌。黔江蚕桑影响力再提升,得到中央电视台等省级以上媒体30余次的宣传报道,吸引了全国蚕桑领域知名专家教授来黔江考察。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经审查,你机构已具备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基本条件和能力,现予批准,可以向社会出具具有证明作用的数据和结果,特发此证。检验检测能力及授权签字见证书附表。你机构对外出具检验检测报告或证书的法律责任由重庆市蚕种质量监督检验站承担。我站持有《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证书编号:172204270400,发证日期:2017年12月27日,有效期至:2023年12月26日,发证机关:重庆市质量技术监督局。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截至2021年3月10日,我站暂未收到市商务委有关委属事业单位2020年度绩效考核及班子年度考核结果正式文件。我站自评2020年度绩效考核及班子年度考核结果为合格等次或以上,委管实职领导5人为合格或以上;我站2020年度在编工作人员实有31人,在2020年重庆市事业单位年度考核中,全体工作人员被确定为合格或以上。本站受奖惩及诉讼投诉为零。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程心妍联系电话:18580535561  报送日期:2021年03月18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