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MB0R283663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两江新区人才和就业管理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两江新区人才和就业管理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就业和人才流动提供服务。承担失业保险业务经办工作 承担失业保险基金管理的事务性工作 组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开展人才服务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金山街道金渝大道68号 | |||
法定代表人 |
张健源 | |||
开办资金 |
1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75 |
211 | |||
网上名称 |
重庆两江新区人才和就业管理中心 |
从业人数 |
3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1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1年,人才中心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领导下,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中央、重庆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突出“两点”定位,聚焦“两地”“两高”目标,紧紧围绕打造科技自立自强的高端人才集聚地、引领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建设的产才融合示范地、创新创业活力迸发的青年人才汇聚地谋篇布局,改革创新人才成长培养机制、人尽其才的用人机制、人才各展其能的激励机制、人才脱颖而出的竞争机制,新区人才工作基本实现了“队伍建设有质量、平台能级有跃升、制度体系有加持、创新活力有激越、作用发挥有保证”的预定目标。 一、2021年主要工作及成效 (一)坚持政治引领与党管人才相结合,强化新区人才建设顶层设计 始终把政治引领和党管人才作为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首位要求,把人才的政治属性、政治品质作为识人选人用人的首位标准, 把为党选才、为国育才作为首位任务贯穿人才工作全过程。一是召开人才工作会议。深入学习习总书记关于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和中央、重庆市委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新区人才工作实际,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研究制定加强和改进人才工作“五个大力”抓手和抓落实的三个方面要求,为今后一个阶段新区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绘就了路线图、施工图。二是完善人才发展规划。以突出人才战略地位、创新人才发展思路为核心,充分学习借鉴浦东新区、南沙新区等国家级新区人才工作经验做法,开展实地考察调研,集中精干力量研究新区人才发展规划,总结梳理人才政策体系、重点工程、人力资源行业等基本布局和矛盾困难,优化完善《两江新区“十四五”人才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十四五”期间重点人才工作任务。三是谋划“人才特区”建设。按照市委人才办工作部署,紧扣“人才特区建设”调研主题,赴广州南沙新区、上海、海南等地以及两江新区各片区深入调研,与上海、北京相关专家开展线上线下座谈,聚焦人才工作领域存在的问题,广泛收集意见建议,研究人才特区建设路径和“小切口、大成效”务实举措,聚力打造开放包容、坚韧顽强的城市文化品格,推出“科技创新策源、高端产业引领、全球人才资源配置”的人才工作新模式。 (二)坚持发挥优势与创新驱动相结合,全力提升聚才育才工作水平 坚持“四个面向”,发挥“四大优势”,聚力攻克“五个不适应”重大课题,确保人才队伍结构优化、发展体制机制完善、成功产出加强、服务品质改进、基层基础夯实。一是对接供需两侧整体把控。广泛采取摸底调查、主题沙龙、调研座谈、企业咨询、智囊服务等方式,系统采集人才工作数据资料,并创新开展“人才发展大数据平台”建设,为全面掌握人才供需、人才流动等情况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撑,增强了聚才育才工作科学性针对性有效性。二是多措并举集聚人才。上下联动引,深入开展2021“百万英才兴重庆”活动,联合市人社局加强与重庆大学、西南大学、四川大学等知名高校人才联系,搭建两江新区引才专区,现场面试、考察、签约,实行“直通车式”服务。区域协同引,联合四川天府新区举办“江天一色 英才荟聚”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紧缺人才招聘会、“两江—天府”科技企业线下专场招聘会,实现人才资源跨区域共享。平台支撑引,把握英才大会主阵地,开展新区全球“云引才”专场活动,抢抓人才项目,充分展示内陆开放门户、重庆智慧之城魅力。全年共开展各类引才活动98场,提供岗位1.2万余个,达成意向协议超4500人。三是着眼树人培育人才。高能级平台牵引。打造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平台,指导动员企业及科研院所申报建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加强博士后站点交流学习,形成科技攻关的拳头力量。常态化培训支撑。抢抓全市发展职业教育、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机遇,突出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巴渝工匠等基础技能型人才培养,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从业人员技能提升培训班24期,600余人经考试获得从业资格证书,打造了一支作风过硬、能力胜任、善于协作的常备基础人才队伍。多能化素质拓展。推广明月湖科创实验班人才培养模式,加强科教融合、校企联合,培养造就一批熟悉市场运作、具备科技背景的创新创业人才和青年科技研发人才。全年共开展人才培育、交流活动75场,申报重庆市留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10名,圆满完成各项既定目标任务。 (三)坚持体制创新与探索实践相结合,全面释放人才创业创新活力 紧紧扭住发挥用人主体作用、释放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完善人才评价体系聚焦用力,立起人才评价价值、能力、贡献“三把铁标尺”,破除体制性障碍、结构性矛盾、政策性约束,放开视野选人才,不拘一格用人才,为人才点燃激情、干事创业搭建舞台,创造良好环境。一是加快完善人才政策。按照“总体拉平、略有优势、错位竞争”原则,启动“1+4”人才政策加强版修订工作,实行差异化人才政策,破除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方面的体制机制障碍,形成面上“1+4”普惠政策和各功能区特殊政策相结合的人才政策体系。二是积极搭建干事平台。优先布局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对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和院士等特殊人才实行“一事一议”,给足条件、资源、空间和信任,让他们放手去干,新建市级博士后工作站6个,新增57名博士后落户两江、扎根奉献。对接企业用人需求,按照“人尽其才、尽展其才”标准,妥善安排基础技能型人才这个“大多数”的就业,解决岗位上万个,让他们有干头、有盼头、有希望、有幸福。三是精简政务审批程序。落实“放”“管”“服”要求,简化人才引进、办理落户、需求回应等审批办理程序,制定4个方面15条具体措施,建好用好“15分钟服务圈”,实行“一站式”服务,切实以党政部门权力的“减法”,换取用人主体活力的“乘法”,相关做法被人民日报、重庆日报、华龙网、上游新闻等中央、市区主要媒体宣传报道。 (四)坚持高位保障与精准服务相结合,积极营造近悦远来留才生态 始终坚持把做好服务、搞好保证作为人才建设的“民生工程”“保底工程”和“暖心工程”紧抓不放,着眼高位、精细、精准、到位要求,认真细致做好解忧帮难工作,强化“悦来两江、幸福一方”的荣誉感责任感。一是建好服务平台。建设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两江新区留学人员创业园等高能级创业平台,整合服务资源,拓展两江英才荟、人才智慧云线下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功能,在人才集聚的板块延伸设立服务站点,打通人才服务“最后一公里”。二是强化服务保障。用好重庆英才“渝快办”、重庆英才服务港等市级人才服务资源,拓展新区人才服务范围、服务事项,建好人才公寓,大力发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积极对接人才需求提供优质服务,加强教育、医疗、安居等服务保障,让各类人才在新区干得安心、住得舒心、过得开心。三是营造良好氛围。积极扩大“智汇两江”“明月湖”两大双创品牌影响力,举办“服务青创解难题 政企联动促发展”主题座谈会、明月湖创新沙龙、明月湖大讲堂等系列活动,肥沃两江人才群体的人文精神土壤,真正做到投身有诚意、奉献有情意、生活有诗意。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黄欢 联系电话:13658334333 报送日期:2022年02月16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