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56246158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大学中专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大中专毕业生就业提供服务。 大中专毕业生就业信息的采集和发布 组织实施专业化的毕业生就业市场 托管毕业生户口和档案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 相关培训和咨询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江北区红石路7号 | |||
法定代表人 |
唐雪平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差额补贴)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2.2 |
288.2 | |||
网上名称 |
重庆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 |
从业人数 |
27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毕业生就业基本情况 2021届共有普通高校毕业生24.3万人,比2020届增加了0.8万人,增幅为3.40%。其中研究生1.9万人,本科生11.7万人,专科生10.7万人。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经教育部核定为87.03%,高于2019年和2020年同期水平;国家统计局调查落实率为89.96%,较2020年上升2.38个百分点。 二、 主要工作举措及成效 一是加强就业指导和服务,打造专业化就业工作队伍。召开全市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制定出台《关于做好2021年全市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完成全国就指委人员推荐,我市共有26人入选全国就指委。完成宏志助航计划—全国低入收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基地推荐,我市6所高校被确定为基地高校。成功举办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第二届大学生模拟求职招聘大赛,川渝两地175所高校16万余名学生参赛,参赛学生涵盖博士、硕士、本科和专科4个学历层次;修订、编印《毕业生就业指南》并面向全体毕业生免费发放。实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百千万”行动计划,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分层次、分类别专业培训和规范化培训,全市共培训高校就业工作队伍2200余人。配合组织实施好各类基层就业项目,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积极引导毕业生到新疆、西藏等艰苦边远地区建功立业,做好新疆、西藏定向招录工作,共有1903名毕业生选择进疆、进藏就业。做好大学生征兵工作,全市普通高校大学生应征入伍6万余人,实际入伍6400余人,在全市大学生征集工作的贡献率达到68%。 二是大力举办校园招聘、深入开展校企对接。1.会同有关部门举办“雏鹰展翅,筑梦青春—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大型双选会”、送岗位进高校、特色专场招聘、就业促进百日行动、就业帮扶系列双选等市级线下双选活动24场,累计4184家次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数17.95万个;组织开展成渝双城经济圈大型网络双选、重庆英才大会线上招聘、“就在山城•圆梦青春”大型网络招聘市级网络双选22场,累计7643家次用人单位参与,提供岗位数10.44万个。2.开展2021届高校毕业生“为民服务办实事、聚力增效促就业”就业促进周活动,组织开展市级就业双选活动11场。举办“重庆市2022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和校园招聘服务月”,安排组织市级就业双选活动23场。3.统筹全市高校开展校园招聘,高校共计开展校园招聘24726场,近7万家次用人单位参会,累计提供岗位192.42万人次。4.深入开展人才供需交流对接,印制全市高校毕业生资源信息宣传册,组织高校走进高新区、两江新区、璧山、江津开展“送人才进园区、助力企业发展”人才供需校企洽谈,累计60所高校、75家园区重点企业参与,达成校企人才供需合作意向近90项,指导各高校服务地方产业深入园区开展人才供需对接。开展市场需求分析、研判形势,形成情况报告报送教育部、市委市政府和市级相关部门。据统计,全市教育系统共计举办就业双选活动24776场,8.18万家次用人单位参会,累计提供岗位数220.81万人次。 三是实施精准帮扶,促进特殊困难群体毕业生就业。建立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一对一”就业帮扶台账。配合人社部门,为符合条件的5万余名毕业生足额发放求职创业补贴近5千万元,宏志助航计划—全国低入收家庭高校毕业生就业培训1800人。联合市人社局、市残联、市妇联分别举办市级女子大学生专场、残疾人毕业生专场、公费师范生专场等特殊群体毕业生线上线下就业双选活动。全市普通高校低收入家庭等特殊困难(含残疾)毕业生2.7万人,毕业去向落实率92.1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四是大力推动创新创业,强化创业带动就业。指导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进一步落实了创新创业学分积累与转换、弹性学制等政策;开展“创新创业能力提升(北京大学)培训班”;举办了 “互联网+”大赛师资等系列培训。编印创业政策100问,免费向全市师生发放;组织开展了送创业政策及咨询服务进高校等活动。大力推进西部(重庆)科学城“大创谷”建设,举办了高校科技创新成果发布会,促成多项高校科技成果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开展了“大创谷”卫星园申报验收工作;发布“创谷说”36期,点击播放近25万人次;举办创业导师问诊22期,指导项目200余个;举办创业讲座、大学生项目路演、大学生创客沙龙、投融资对接会等活动300余场;举办了2021年重庆市高校就业创业指导课程大赛;举办多场创业大赛,重庆获第七届“互联网+”大赛国赛12金25银46铜的历史最好成绩;积极开展创业项目指导帮扶,持续做好“优创优帮”活动。按照“大联盟+小结对”的发展格局,做好成渝就创协同发展相关工作。 五是强化统计责任,抓好就业数据管理。印发就业统计和核查工作的通知,强化统计责任和工作目标,开展了10场次就业数据规范性培训,对17所薄弱高校点对点业务指导。做好生源数据信息核对报送,开展就业签约动态监测,做好教育部布点监测高校日报,全市高校就业数据周报送月报工作,累计向上报送70余份统计情况报告,落实专项统计任务40次。保质保量完成就业方案报送和派遣,累计审核2021届毕业生就业数据近126万条次,审核就业材料2.59万余份,重点指导帮助19个高校完成就业数据和材料整改,完成68个批次高校打印报到证,累计发放报到证20万余份。开展就业真实性和四不准短信调查,做好就业工作“四不准”和就业真实性短信调查核查,发放就业真实性调查短信157513条(约占毕业生总数的64.8%),回收短信99083条;四不准短信核查,发放四不准核查短信181190条(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4.63%),回收短信83946条,形成调查反馈名单和问题数据清单,要求学校予以核实整改。 六是推进市智慧就业平台建设,实现就业全程信息化服务。新建手机端求职招聘就业信息上报、人职匹配精准就业、微信与邮件信息推送、数据自动上报、大数据就业监测监控展示、网络双选会等6大子平台,为全市高校开展智能就业管理、精准就业服务、大数据分析提供了智慧信息技术保障,抓好10所选点高校功能测试,确保各项功能板块应测尽测。分三个场次举办市智慧就业平台应用培训,全市高校就业主管部门平台负责人和二级院系、辅导员管理员累计300余人参会。完成了重庆市大学生信息平台接入重庆市新型智慧城市运行管理中心系统工作。截至目前,全市已超过60所高校使用市智慧就业平台,29万余名2022届毕业生激活使用。 七是发挥毕业生就业对学科专业设置的反馈作用。完成2020年就业质量报告编写发放和2021年毕业生离校前后调查问卷发放工作,共计发放问卷40万余份,回收15万余份。完成教育部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的统计内容、标准》和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课题《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性分析与就业趋势研究》研究,加强了对毕业生离校就业相关数据、用人单位满意度调查情况研究,强化研究成果对我市就业创业工作指导反馈作用。 八是强化工作联动,加强就业工作宣传。与市人力社保局密切配合,大力推动市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参与就业、支持就业工作,与四川省联动,合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就业创业各项活动开展。强化就业工作宣传,遴选就业创业典型人物事迹45个,被全国中心采纳15个,其中1个被推举为年度新闻人物;遴选就业创业工作典型经验28个,正汇编成册出版;遴选就业创业新闻线索5条,被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采用并播报1条,中国教育电视台新闻联播采用报道2条,人民日报报道1条;向教育部、重庆市等新闻媒体报送新闻稿件30余次,制作就业创业指导、宣传视频20余条。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
填表人: 郑胜利 联系电话:13996213169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1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