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78712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都市热报社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都市热报社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引导并促进娱乐市场的健康发展。 编辑、出版、发行《都市热报》 广告及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渝中区较场口85号 | |||
法定代表人 |
陈兵 | |||
开办资金 |
30(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经费自理) | |||
举办单位 |
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50 |
-250 | |||
网上名称 |
都市热报轨客网 |
从业人数 |
5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按照《条例》和实施细则有关变更登记规定执行。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1年,都市热报在轨道空间里,热报、厢遇、热视频三大融合传播体系基本形成,成为集团和宣传部经常“点兵点将”的宣传阵地;内容团队直面市场的转型探索,尤其是策划设计和视频传播,取得了重大突破,精品越来越多,客户越来越认同,业务也越来越好。 (一)采编人员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加强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闻工作者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在需要。2021年,都市热报多次组织采编人员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总编辑陈兵、副总编辑唐忠带头讲解,并通过探红色圣地、策划党的百年专题方式等,扎实推进党史学习教育,从百年奋斗中汲取前行力量。2021年,两名采编人员光荣成为中共预备党员。 同时,都市热报编委会组织学习习近平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系列讲话精神,认真践行“四力”,打造有情怀、有温度、有味道的融媒报道。都市热报编委会成员分别带头,中干、编辑纷纷走出办公室,亲自参与采访报道或相关活动专题的执行,如“幸福像花儿一样”、奋进号主题列车、探访红色轨迹等融媒体作品,体现了“脚下带泥、心中有光、肩上有担当” 的精神风貌。作品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传递正能量,引领时代正气,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后,都市热报编委会首先召集采编中干对会议精神进行了学习,然后主动策划,热报、轨客网、厢遇、轨道视频一起联动,用海报、专题、视频等形式,推出了《百炼成钢》、《赶考之路》等报道,营造良好氛围,推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400万轨道人群、入脑入心入行。 (二)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党的100周年 除常规报道外,2021年,都市热报主动策划主题报道,传承红色基因,致敬党的100周年。主要有四件大事: 一是推出《我的红色传家宝》系列报道,邀请广大市民讲述温暖感人的红色故事,传递生生不息的家国情怀。3月到6月,都市热报全媒体平台合计刊发《我的红色传家宝》专栏文章18篇,轨客网“红色传家宝”专题访问人数超过30万次。 二是策划设计8列轨道奋进号主题列车。奋进号主题列车是一个融媒体产品,是报道形式的一种创新探索。从主题构思、设计、制作到上刊,耗时一个半月。奋进号主题列车的开行,让民众在乘坐轨道列车的同时可以了解到更多党史事件、党史故事和党史知识,这一“流动党史馆” 成为轨道线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奋进号主题列车自2021年6月底上线,8列主题列车将至少在线运营一年以上,预计参观受众上亿人次。 三是探访“红色轨迹”,制作文创产品。轨道沿线有很多红色景点,为传承红色基因,激励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前行,都市热报派出记者循着轨道交通线打探“红色轨迹”。7月起,在报纸和厢遇APP上开辟专栏《跟着轨道追寻红色足迹》专栏,每期刊登一个红色纪念地的游记推荐文章,并全媒体推送,合计刊登12期报道。8月,都市热报和重庆轨道集团合作,把专栏报道升级为一种文创产品,实现报道形式和技术上的创新。这些红色纪念地中,选取了周公馆、桂园、红岩村等8个最具代表的红色胜地,融入轨道交通元素,手绘设计了一套“红色轨迹”轨道交通纪念票卡,并利用VR摄影技术,添加红色胜地的详细介绍,同时绘制了轨道交通红色景点地图,加上精美包装后,以红色文创产品的形式在轨道35个站点发行。9月30日上市两天后首批200套就销售一空。 四是开发“致敬百年•祭英烈”H5互动程序。市民通过H5小程序可以了解重庆国家级烈士纪念设施现状,并通过小程序在网上为英烈们献花祭拜,该小程序通过退役军人事务局和都市热报全媒体传播后,形成了网上接力祭奠英烈的氛围,互动转发突破了20万+,进一步弘扬了英烈精神。 (三)守正创新,加快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 2021年,都市热报在推动媒体深度融合发展方面取得重大突破。一是以一端(厢遇)为龙头,一报(都市热报)一屏(轨道短视频)为重点,抓住每天400万人次的轨道人流,构建轨道空间融合传播体系;二是主题报道不再单纯依靠文字,而是综合运用新媒体技术,如VR、AI、动画、视频等,创新了传播的表达;报道的路径打破了报纸、APP、网络等平台,充分利用轨道空间(如轨道车厢、轨道视频),甚至是文创产品,改变报道“一日游”的短板;三是内容团队一半人员转型切入了市场,积极配合经营工作,助推了公司经营业务的发展。 1.厢遇改版升级到4.0版,厢遇4.0在保留GPS缘分指数及相关交友功能的基础上,优化了人脸识别和人工审核功能;开通了城市切换功能,可以在成都地区使用,助力轨道上的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同时,厢遇对新闻和短视频板块进行了改版,把都市热报和轨道视频的内容聚合了起来,使三个平台相互借力,优势互补,进一步凸显轨道舆论空间的影响力。 目前,厢遇客户端用户数突破100万,用户日活从1万提升至2.5万,新闻平均阅读量超过5万。 2.把《都市热报》办成一张专栏纸,实现内容分众化和功能化,打造出一批精品栏目。2021年,都市热报编委会多次研究了都市热报的改版问题,提出了分众化和功能化的发展策略,以办出专栏化的特色。都市热报的专栏化分步实施,先期重点打造四个精品专栏:“情暖身边人”公益专栏、《一分钟》生活答疑专栏、《小荷尖尖》少儿书画专栏、《与你相遇》交友专栏。 2021年,都市热报新闻作品荣获重庆新闻奖2个、赵超构新闻奖3个,重报集团新闻奖3个。 3.打造轨道视频平台,拓展舆论传播新的阵地 轨道线上目前有18000多块视频,每天播放时长17个小时,播放内容以广告和公益为主。2021年,都市热报将部分采编人员转型生产视频,新成立的视频团队承担起打造这一平台的重担,让轨道线上的视频成为都市热报舆论传播的新阵地。目前,视频团队正在创作打造《轨道热视频》平台,已推出固定节目《轨道上的都市区》,第二档固定节目《轨道上的老重庆》也正在筹备中。 据统计,今年视频团队制作了200多个新闻视频。 4.部分采编人员转型策划设计,既创新报道形式,又融入市场服务经营。视频团队与市场经营联动合作,积极配合,共同完成了邮政局、融创文旅城、农商行等几百万元的业务设计,制作经营类视频共计50多个,既为公司节约了大量成本,又因赢得了客户信赖。除此之外,策划设计团队还对外承接书刊杂志、微信托管、文创空间和文创产品等业务,如轨道运营廉政文化走廊设计、轨道团委“青年之家“设计、八条轨道线“奋进号”主题列车的设计、“红色轨迹”文创产品设计等等,合作金额一百多万元,为公司创造了一定的收入。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报纸出版许可证》,有效期2023年12月31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彭有逸 联系电话:13368056017 报送日期:2022年04月1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