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100000709397789J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1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出入境检验检疫提供技术保障。 出入境检验检疫实验室检测 检验检疫技术方法、标准拟订 检验检疫技术研究开发与服务 相关检验检疫和鉴定实验室检测 | |||
住所 |
重庆市江北区红黄路8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国民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事业收入) | |||
举办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海关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5079.91 |
6079.98 | |||
网上名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从业人数 |
5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1年度,本单位未发生变更事项。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亮点工作 1.持续开展科研制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心加快科技创新步伐,不断提升原始创新能力,营造良好创新环境,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工作全局位置,秉承科技兴关理念,优化科研团队,做好科研攻关,突破技术瓶颈,打造有力技术支撑。全年积极申报总署、地方、总关自立项等科研项目及标准制修订项目,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加强与系统内外科研机构合作,共申报总署科研项目4项、获批1项,申报总署科技成果评定4项、获批1项,申报海关技术规范25项、获批13项,申报重庆市科研项目9项、获批6项,获2021年度重庆市科技奖励1项。完成国家标准1项,海关技术规范6项,发表论文17篇,获得软件著作权1项,获得专利授权3项。其中《进出口高附加值农产品有害生物检测与除害处理技术标准体系建立及应用》获2020年度重庆市科技进步三等奖,获得重庆海关集体嘉奖和个人嘉奖。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带动科研发展良性循环,通过新突破、新举措,为海关科技工作带来新发展、新成效。 2.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执法支撑保障。 中心不断提升实验室技术能力,开发扩展新的检测项目,优化检测程序,缩短检测时长。完成CNAS与CMA二合一扩项+变更评审,新增检测参数508项,变更标准31项。扩大检测领域,为发展增添新动力。目前中心共取得检测能力52大类,检测参数9443项,校准能力3大类,34个校准对象,37个校准项目。通过CATL复评审,农产品检测能力2大领域和77项检测参数获批。通过能力验证、测量审核44项。法检自检率提高到98.53%,为贸易便利化提档加速。 3.筑牢口岸检疫防线,守卫国门生物安全。 为防范外来物种入侵,保护生物多样性,中心积极配合隶属海关开展物种鉴定工作并组织开展“国门生物安全进学校”等科普宣传活动。国门生物安全监测到检疫性杂草6种、检疫性实蝇8种;涉税分类鉴定50批次、命中29批次;严把食品安全,完成进出口食品货贸检测358批,检出不合格6批次;口岸卫生监督检测117批、不合格4批次;进出口食品、饲料风险监测71批937项次;强化危化检验,完成危险品及包装鉴定578批次,检出不合格7批次;完成大宗资源类铬矿石样品鉴定523批次。鉴定出活体青鳉鱼Oryzias latipes、大麻Cannabis sativa种子、特纳草Turnera diffusa等外来物种,被总署作为典型案例通报。 二.整体工作 1.坚定不移加强政治建设。 (1)切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按照机关党委部署,成立中心党委和三个所属党支部,进一步规范党务工作,争创“四强支部”,推动党建工作高质量发展。坚持党建带群建,成立技术中心团支部,强化青年理论学习小组学习。 (2)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扎实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和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研讨,引导全体党员切实做到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达到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目标。一是发挥头雁作用。领导班子主动当好学习引领者,中心党委开展学习研讨、支部活动等60次,副科级以上干部等40余人次参加专题学习。二是丰富学习载体。通过党史知识竞赛暨党史故事分享会、集中研讨、现场教学等形式,推动党史学习走深走实。三是办实事见成效。对标“三大工程”,国门生物安全进学校、进社区7次;按照关党委部署,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坚决贯彻落实“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涉企减税降费等政策,给予所有企业至少10%的检验费折扣优惠。 2.持续不懈抓好安全工作。 (1)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严格执行海关系统和地方政府相关文件要求,制修订内部防控制度13项,发布防控通知33条,严格对工作场所、出差出行人员、外来人员、防疫物资的防控管理,承担红黄路办公区核酸检测采样工作,持续保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确保“打胜仗、零感染”。 (2)持续强化安全管理。统筹安全与发展,深入开展新《安全生产法》学习,开展安全培训7次,应急演练2次。严格落实岗位日自查、部门周检查、中心月督查机制,排查出12项隐患已完成整改,筑牢安全防线,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3.提升“技术支撑能力”,全力保障法检业务。 (1)扩大检测领域,提高法检自检率。完成CNAS与CMA二合一评审,新增检测参数508项。通过CATL复评审,2大领域和77项检测参数获批。通过能力验证、测量审核44项。法检自检率提高到98.53%。 (2)优化营商环境,推进通关便利化。坚持7*24小时服务,缩短检测周期45.2%。 (3)支撑执法把关,取得显著成效。 ①打击洋垃圾,保护濒危物种资源。完成涉税分类鉴定样品50批次,命中29批次。完成固体废物属性鉴定样品47批次,检出固废样品2批次。完成153批次濒危物种鉴定,鉴定出象牙制品139批次、红珊瑚11批次,检出鳄鱼皮3批次,首次在重庆口岸鉴定出巨齿鲨牙齿化石1批次。 ②筑牢检疫防线,守卫国门生物安全。检出各类有害生物143种,685种次。鉴定出活体青鳉鱼苗、特纳草种子等外来物种,作为总署典型案例通报。首次检出进口牛黄布鲁氏杆菌核酸阳性1批次,大麻种子3批次。首次在重庆口岸检出进境食用油转基因成分3批次。完成6项国门生物安全监测工作,鉴定各类有害生物3万余头(株),监测到6种检疫性杂草,8种检疫性实蝇。 4.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促进中心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建章立制。制修订中心管理制度16项,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 (2)不断强化质量管理。完成中心体系文件F版修订、培训与实施、内审和外审工作,管理体系持续有效运行,通过质量/环境/职业健康/诚信/合规“五体系”认证。 (3)提升财务保障及风险防控能力。严控“三公”经费、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统筹资金使用,完成养老保险、年金的清欠补缴,落实过“紧日子”要求;积极推进预算执行,预计执行率达到100%;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克服疫情影响,拓展检测收入,强化经费保障;配合接受外部审计3次,及时完成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漏洞,发挥审计成果运用,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100000709397789J,有效期自2019年06月03日至2024年06月0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陈菁梅 联系电话:13996235101 报送日期:2022年03月25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