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2023年

重庆文理学院(2023年度)

发布时间:2024-07-09 15:00
发布时间:2024-07-09 15:00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739812947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3  年度)

重庆文理学院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文理学院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培养高等学历师资人才,促进教育事业发展。高等学历教育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学术交流相关社会服务

重庆市永川区双竹镇

法定代表人

黄伟九

开办资金

7249(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165849.16

166302.26

网上名称

http://www.cqwu.edu.cn

从业人数

1856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上一年度,我校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发生。

一、坚持从严从实,党建引领更加坚定。(一)全力推进主题教育走深走实。举办专题读书班2期,确定调研课题102个,校领导班子形成调研报告7份、决策参考1份,完成检视发现5大方面问题整改并销号,建立健全制度20余项。重庆日报等省级以上主流媒体给予报道32篇次。 (二)全力加强党的组织体系建设。 成功召开学校第四次党代会,产生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入推进党建“双创”,1个党支部被推荐参评全国党建“双创”样板支部,5个党组织入选全市党建“双创”建设单位。“信仰的力量——入党志愿书里的档案故事”入选重庆市高校党建“十大案例”。完成第七次干部集中调整,处级干部平均年龄下降到44.9岁。推荐2名干部提任市属本科高校副校长、1名干部担任民办高校党委书记和督导专员。 (三)全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实效。 全年在新华网等主流媒体发稿161篇,发表校领导署名文章5篇。文化建设可圈可点,校园网主页闪亮改版,《重庆文理学院赋》挂网上墙,涂铭旌院士塑像落成揭幕,新增校园文化标识10余个。严格意识形态和网络阵地管控,未发生意识形态事件。 (四)全力营造风清气正校园生态。 召开2023年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开展廉政约谈284人次。出台巡察整改成效综合评估办法,完成4个二级学院党总支巡察。制定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监督工作实施办法,围绕重点事项监督60余次。深入推进“一重点三专项”工作,扎实开展纪检监察干部队伍教育整顿,得到市纪委副书记阚吉林的充分肯定。强化工程结算审核,审减经费229万元。 (五)全力凝聚统战群团思想共识。 推荐市级优秀党外年轻干部等10余人次,荣获民进中央参政议政成果三等奖1项。获评全国三下乡“乡村振兴笃行计划”专项行动优秀组织单位、重庆市2023年度助残爱心单位。 二、坚持立德树人,育人质量更加突出。 (一)思政体系融合贯通。 积极推动“大思政课”建设,获评重庆市高校“大思政课”优秀案例6个,获批重庆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共同体建设试点单位,获得全市高校思政课教师教学技能竞赛一等奖等奖项5项。首次立项市级辅导员工作室2个。 (二)社区治理深入推进。 出台学生社区治理实施方案,全面实施党建引领等“五大行动”,1376名教职工轮流入住学生社区,构建“三全育人”新格局。入选全市主题教育典型案例,获得市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重庆教育工作情况》专题刊载,受到中国教育报、学习强国、重庆日报等10余家主流媒体关注推广。 (三)生源质量逐年向好。 2023年录取各类新生共5600名,其中一本线上录取2433人,占比43.45%,创历年新高。历史类11个专业、物理类30个专业录取最低分超过一本线。 (四)就业服务扎实有效。 严格落实毕业生就业“一把手”工程,校领导带队走访用人单位440余家,拓展岗位7500余个。2023届毕业生初次毕业去向落实率为88.15%,位居重庆公办本科高校第4,获评重庆市就业创业工作示范单位。 (五)学生获奖再创佳绩。 获得国家级奖励200余人次,学科竞赛排名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前250名,排名创历史新高。 三、坚持以本为本,教学成果更加丰硕。 (一)进一步强化“四新”建设。 顺利通过重庆市高水平“四新”高校中期验收,成为重庆市高水平新工科建设单位,获得230万元经费支持。2个现代产业学院通过中期验收,获批重庆市智慧农业学院。 (二)进一步强化专业内涵。 2个专业顺利通过专业认证,1个专业完成认证专家进校考查工作。紧密对接“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新申报智慧农业、智能车辆工程2个专业。荣获“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先进集体”称号。 (三)进一步强化教学改革。 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2门。立项市级教改项目42项,立项总数位居市属本科高校前列。教师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教师发展指数在全国6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8位。 (四)进一步强化评估管理。 完成审核评估顶层设计,厘清任务重点,梳理出25个薄弱指标项,积极营造审核评估的良好氛围。 (五)进一步强化教育培训。 拓展培训项目65个,培训经费收入1459万元,实现培训项目数量、金额双增长。 四、坚持学科牵引,科技创新更加出彩。 (一)学科建设呈现新亮点。 化学、工程学进入ESI(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全球排名前1%,ESI前1%学科数量跃居市属高校并列第3名。7个市级重点学科顺利通过中期检查,5个考评结果为优秀。 (二)研究生教育展现新开局。 顺利完成首届自主招收研究生录取工作,共招录硕士研究生99人。获批市级综合改革项目1项、研究生教育案例库3个、研究生导师团队4个、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2个,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渐完善。 (三)平台团队获得新进步。 材料表界面等5个重庆市重点实验室一次性通过重组验收,新增市级科研平台2个。46名科技人才入选国家“三区”科技特派员及重庆市科技特派员。 (四)科研成效实现新突破。 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行业学会协会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4项,首次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重庆杰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73项目。 (五)期刊建设收获新成效。 《重庆高教研究》再次入选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来源期刊目录(2023—2024)、2023年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五、坚持引育并举,师资队伍更加优质。 (一)海外引进再度创新。 举办首届铭旌国际青年人才论坛,邀请海外优秀博士37人参会。认真落实新重庆引才要求,2名海外知名高校教授和5名海外知名高校优秀博士申报新重庆引才计划项目,申报人数居市属高校第3。获得人才工作专项奖励458万元,奖励金额居市属高校第3。 (二)人才培育再度增效。 新增“全国档案工匠型人才”1人、巴渝学者7人、博士后29人。入选“重庆市最美科技工作者”“重庆青年科技创新先锋人物”各1人,1人当选重庆市科协副主席。新办理永川区英才B卡168张,为35名教职工解决子女入学问题,累计为11名高层次人才退税25.98万元。 (三)师德师风再度夯实。 深入开展师德师风专项整治活动,完成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等表彰推荐以及“金果源”学生最喜爱的教师奖评选。 六、坚持合作共赢,社会服务更加深入。 (一)扎实推进校地合作。 全力落实市委“一号工程”,成立工作专班,与武隆区共建乡村旅游学院、旅游产业研究院,助力内江打造“中国天冬之乡”。深度服务乡村振兴,校地共建乡村振兴平台6个,建立乡村振兴实践教学点33个,入选首批重庆市乡村振兴基层干部培训基地。 (二)扎实推进国际合作。 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多功能经贸平台高等教育工作联盟,通过“中俄科教合作交流平台”中期评估检查。获得留基委奖学金项目专项资助,年均资助学生18名。 (三)扎实推进成果应用。 顺利通过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二级保密资格认定。取得专利授权140项,完成科技成果转化22项,抗癌一类新药PZ-1片以4800万元成功转化,横向科研项目到账经费1420万元。“水稻生产全程智能化轻简技术”入选重庆市农业40项主推技术名单,全市高校仅入选2项。 (四)扎实开展创新创业。 牵头成立西部职教基地创新创业协作体,共建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武隆分院,获得国家级创新创业学院建设经费100万元。 七、坚持改革创新,治理效能更加彰显。 (一)着力加强顶层设计。 第四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应用型工业大学的奋斗目标、“三步走”发展战略以及总体思路,为学校应用转型发展提供行动指南。完成“十四五”规划中期评估,启动学校总体规划中期调整。 (二)着力加强综合改革。 完成机构改革谋划,对标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416”科创战略布局,优化二级院系设置,积极探索优化校院二级管理模式;制定后勤物业社会化改革方案,预计全年节减开支400万元。 (三)着力加强项目申报。 成功申报高等教育突破跃升重点项目,到位经费700万元。获得重庆市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典型案例二等奖1项、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 (四)着力加强财务管理。 全年压减预算4000万,近5年首次实现收支平衡;银校合作取得实效,新增投入经费6200万元;出台三年财务提振计划,预计增收3.2亿元。积极盘活资产,租金收入增长近300万元。 八、坚持师生中心,服务保障更加优化。 (一)持续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建成智慧教室36间,完成各类业务系统及微应用集成,荣获《高等学校数字校园建设规范》优秀应用案例。 (二)持续推进重点工程项目。 与荣昌、大足、江津等地方政府深度对接洽谈,新校区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投入使用,新工科工程训练中心项目顺利立项。 (三)持续推进民生实事办理。 全力解决师生最关心最直接的问题,实现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新建扩建、自助洗衣机进寝室、校园观光车开通、教职工工作餐免费、红河校区AB区地下通道及学海广场美化亮化,累计办成民生实事20余件。全面开展校园安全隐患排查,加强实验活动准入管理,着力确保师生健康平安。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重庆文理学院事业单位法人证书有效期自2023年06月26日至2028年06月25日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1.教学改革成果奖。2门课程被认定为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新增重庆市一流本科课程22门;立项市级教改项目42项,立项总数位居市属本科高校前列;教师获得各类省部级以上教学竞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0项,教师发展指数在全国600多所新建本科院校中排名第8位。 2.科研成效奖。获得省部级及国家级行业学会协会奖励14项,其中一等奖4项,首次获得教育部优秀成果奖一等奖和国防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获批国家自科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3项、重庆杰青项目等省部级项目173项目。 3.学生获奖再创佳绩。获得国家级奖励200余人次,学科竞赛排名进入全国普通高校前250名,排名创历史新高;男篮打入中国大学生篮球联赛全国十六强。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2023年共签订捐赠协议17项,捐赠金额为217万余元,已到账73万余元。全年实施公益项目13个,公益事业支出(捐赠支出)72万余元,奖助255人,奖助金额67万余元。捐赠资金主要用于奖励优秀师生、资助贫困学生以及竞赛活动等。坚持信息公开,充分尊重捐赠人意愿发放捐款。

填表人: 孙培春  联系电话:18983025562 报送日期:2024年04月30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