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401979R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交通大学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交通大学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培养高等学历理工人才,促进科技发展。 大专、本科、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历教育 相关科学研究、继续教育、专业培训 相关社会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南岸区学府大道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唐伯明 | |||
开办资金 |
7179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教育委员会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70162.15 |
362772.56 | |||
网上名称 |
www.cqjtu.edu.cn |
从业人数 |
2180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严格执行和落实《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执行情况好。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是学校踔厉奋发、锐意进取的一年,党的全面领导更加坚强有力,事业发展持续向上向好。学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在学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统筹推进党的建设、疫情防控和事业发展,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学校党的建设谱写新篇章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校党政领导带头讲好党课、思政课。强化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获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干部队伍建设持续加强,选任处级干部47人、科级干部91人,轮岗交流科级干部44人,校领导班子连续四年年度综合优秀并得到市委嘉奖。基层组织建设不断进步,推进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组织员在学院配备实现100%,教师党支部书记“双带头人”比例实现100%,党务工作干部业务培训实现100%。高效运行“智慧党建”系统,在疫情防控期间开展线上教育活动,党员教育不断线。完成第二批“双创”成果验收,启动第三批“双创”工作,3个党建工作标杆学院、25个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3个“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作为学校第三批“对标争先”培育创建单位。14个基层党组织任期届满顺利组织选举会议换届,新成立智慧城市学院党委、国科航党委,支部优化调整为209个。坚守意识形态主阵地,持续创新宣传和思想政治工作。扎实推进“三全育人”综合试点改革,首批立项校级“三全育人”试点建设学院14个、校级“十大育人”精品项目20个,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被列为市级“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培育院系。将党的二十大精神全方位融入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让党的理论创新成果“带着热气”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全面从严治党纵深推进。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和“一岗双责”。聚焦重点领域监督,着力破解“一把手”监督难题。持续巩固巡视审计整改成果,开展2轮校内巡察,坚守政治巡察定位等2项做法被市委巡视办在全市推广。学校《政校企协同共绘廉洁文化同心圆》入选全国交通运输廉洁文化建设优秀案例。 二、人才培养质量交出新答卷 大力推进新工科改革,高水平开展教育建设专项行动计划,推进实施《振兴本科教育实施方案》《“高水平新工科高校”建设总体实施方案》,凝练教学特色,突出教学成果,获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8项、省部级教改项目45项,获省部级教育教学成果奖9项,获中国交通教育优秀成果奖8项。实施“金课”建设计划,获评市级一流课程91门,入围市级一流课程示范案例18个,市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门数达22门。主动适应国家战略和行业需求,设立生态力学创新实验班和数学拔尖人才基地班,荣获重庆市教学成果奖8项、国家级学科竞赛奖328项,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取得1金1银2铜的好成绩。新增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6个,获评重庆市优秀硕博学位论文14篇。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20余年保持在90%以上,本科生升研率达23.79%。 三、人才队伍建设获得新提升 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全年引进优秀博士教授106人。建立校级、省部级和国家级“三位一体”高层次人才支持培养体系,扎实开展“全链条、全方位、全过程”培育服务,强化人才引进、使用、评价、考核、激励闭环管理,新增国家级人才2人,重庆英才计划、交通运输青年科技英才、巴渝学者等省部级人才26人,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导师工作室2个。113人晋升职称,职称评审改革入选市教育综合改革试点。 四、学科专业建设实现新突破 坚持学科龙头地位,实施“一流学科提升计划”“重点学科强化计划”“基础学科支撑计划”“交叉学科推进计划”“新兴学科培育计划”“新型人文学科支持计划”6个学科建设计划。在第五轮学科评估取得交大历史最好成绩。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智能建造、智能水利4个学科群入选第二轮重庆市人工智能+学科群。申报3个新工科专业,新增8个国家一流专业,4个专业通过工程教育认证,学科专业内涵建设取得新成效。 五、科技创新取得新跨越 扎实推进科研倍增计划,加强数学、力学、材料、生态等领域基础和应用基础研究。新增国家级项目70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项。新签科研合同经费达3.07亿元,获批省部级平台5个、创新团队4个、科技奖励45项。国家重点工程建设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首次获批主持国家三峡后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签订长江黄金水道、平陆运河、川藏铁路等国家重大工程项目20余项。 六、社会服务能力跃升新水平 开展产学研全链条合作,新增产学研合作基地15个、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5个、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0个、高层次产业技术创新平台8个,产学研合作经费再创新高近1亿元。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博士、硕士资格获教育部批准,开放办学水平稳步提升。立足学科专业特色发挥智库作用,成立交通强国战略研究中心。扎实推进“1231”行动计划,深度融入西部(重庆)科学城。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生态航道研究服务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绿色航空技术助力重庆绿色航空科技创新,大数据管理缓解超大山地城市交通缓堵,易志坚教授团队“沙漠土壤化”技术获得2022年为地球奋斗奖,并获批力学治沙与生态碳汇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周建庭教授团队助力世界最大跨上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乌江特大桥主拱顺利合龙。发挥优势赋能乡村振兴,在全市35个乡镇学校试点开展“乡村儿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AI互动空间”,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点赞振兴乡村教育中的重庆交大数“智”力量。 七、办学条件和校园民生获得新改善 高质量推进科学城校区三期建设,完成建筑面积13.3万平方米,2022级研究生顺利入驻。礼园学生公寓、食堂投入使用,德园、知园餐厅耳目一新,“交大这碗面”成为交大品牌。聚焦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微建言”平台展现大作用。疫情期间关爱离退休老同志持续发力,不断提高交大人的幸福指数。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已认证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夏雨 联系电话:13647609311 报送日期:2023年03月22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