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100000709397789J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承担进出境的实验室检测、隔离检疫、化验鉴定、研究咨询与风险分析。 开展科技与技术开发、服务,提供技术指导,开展有关技术法规、标准的制修订。 提供委托检验、检测、校准、鉴定、认证、检疫处理、培训、咨询、开发与转让等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北碚区悦复大道28号15幢 | |||
法定代表人 |
王国民 | |||
开办资金 |
20(万元) | |||
经费来源 |
非财政补助(事业收入) | |||
举办单位 |
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海关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6079.98 |
5083.1 | |||
网上名称 |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 |
从业人数 |
51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2年度,本单位发生1项变更事项:住所从“重庆市江北区红黄路8号”变更为“重庆市北碚区悦复大道28号15幢”。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一、亮点工作 1.以求实的态度持续强化科技创新,增添发展新动力。 参与成功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申报总署及重庆市科研项目11项,获立项7项;申报海关技术规范19项,获立项主持3项,起草的海关技术规范发布4项,7项技术规范完成送审;发表论文11篇;申请专利2项,获得专利授权3项。 2.以扎实的作风持续提升能力建设,拓展业务新赛道。 持续提升能力建设,全年共申请CNAS、CMA扩项3次,新扩项532项。由于CNAS调整原因,截至目前获得CNAS认可检测能力36大类,4529个参数,获得CNAS校准能力3大类,56个校准项目;通过CMA检测能力51大类,8059个参数;并首次获得司法鉴定机构资质,15人获得司法鉴定人执业证。 3.以朴实的品格持续筑牢国门安全,聚力谱写新成效。 严把进出口食品化妆品安全,完成进出口食品化妆品货贸检测893批次,特别是为保障进口奶粉质量安全提供技术支撑;完成动物源残留监控、食品、化妆品、饲料风险监测99批次。完成进出口消费品法定检测195批次,检出不合格23批次。持续做好国门生物安全监测,监测到检疫性杂草5种、检疫性实蝇6种,检出非洲猪瘟病毒核酸阳性6批次。首次从截获的1批次珊瑚中检出郭霍氏细胞杆菌(Cytobacilluskochii)。检出海滨蝇子草、异株蝇子草等外来物种4种,调查到外来入侵物种20种,关区首次鉴定出异宠蚂蚁—哈氏弓背蚁183头。积极响应总署百日安全行动,开展进出口危险品货物检测157批次,平均检测时长缩短20%,参与撰写的专报得到总署第64期采纳。 4.以重实绩的导向持续深耕1+X合作,打造事业新格局。 2021年12月15日与中国海关科学技术研究中心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来,合力开展“牛结节性皮肤病核酸检测能力验证”、“人参鉴定能力验证计划”工作,协同推进牛结节性皮肤病WOAH(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参考实验室建设。共同申报科技部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联合完成重庆海关关级科研项目1项,建立1套多点位宏基因条形码技术平台并发表论文1篇;合作制定行业标准3项、申报行业标准2项。依托海科中心国产仪器验证与综合评价服务平台,合作开展国产优秀设备验证评价工作;在海科中心指导帮助下,动植物分中心3人获得司法鉴定人资质,2人加入海科中心濒危物种鉴定联盟专家组。 二、整体工作 1.加强政治机关建设,提升战斗堡垒作用。 一是强化党建引领,加强组织领导。统筹推进政治机关专项教育活动和“学查改”专项教育工作,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治机关意识,坚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开展专题党委会6次,明确学习任务、确立重点方向,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常态化、长效化党史学习教育,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及规定篇目,各种理论学习达300多人次。 2.不懈抓好安全工作,筑牢安全生产防线。 (1)抓实抓细疫情防控。严格落实总署、总关及属地疫情防控各项要求,及时传达最新政策措施,制修订疫情防控制度25项,制修订方案预案13项,制定安全防护应急处置预案5项,引导全体干部职工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坚持人人都是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抓好各项内部防控措施落实,应急办公期间实行弹性上班制、“保运转”工作制,严格对各类人员、工作场所、防疫物资的防控管理,分场所建立应急物资库,持续保持新冠病毒核酸检测能力。 (2)切实抓好安全生产。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工作的重要论述、《安全生产法》、“吹哨人”制度及典型案例,通过制作宣传视频、组织知识问答等多形式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营造良好安全氛围。完善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机制,落实安全责任制、签订安全承诺书,进一步压紧压实主体责任。 3.持续开展科研制标,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中心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工作全局位置,以服务法检任务、提升竞争能力为核心,营造创新环境、倡导技术创新,在技术研发、难题攻关、科技创新等方面狠下功夫。全年积极申报总署、地方、总关自立项等科研项目及标准制修订项目,开展前沿性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共申报总署及重庆市科研项目8项,获立项4项;申报海关技术规范19项,获立项主持3项,起草的海关技术规范发布4项;发表论文11篇;申请专利2项,专利授权3项。作为参与单位,参与中国药典2025版中密封性通用检测方法研究工作。 4.不断加强能力建设,做好执法支撑保障。 (1)扩大检测领域,推进通关便利。 中心切实抓好实验室技术能力建设,持续开发扩展新的检测项目,通过外部评审提升检测能力,全年申请CNAS和CMA扩项3次,新扩项532项。由于申请CNAS能力调整原因,截至目前获得CNAS检测能力36大类,4529个参数,获得校准能力3大类,56个校准项目;CMA检测能力51大类,8059个参数,并首次获得司法鉴定机构资质,在法医物证、法医毒物、微量物证等上领域获得司法鉴定能力,全力保障法检绿色通道畅通。 (2)支撑执法把关,取得显著成效。 全年完成法定检验6651批次、43573项次;其中完成进出口货贸法定检验5565批次、40994项次;完成旅邮检截获物检测350批次,441项次;完成口岸卫生监督检测422批次、1353项次;国门生物安全监测314批次、785项次。 (3)合理执行预算,稳步推进基建。 重庆海关技术中心实验室改造项目(以下简称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编制于2020年6月获总署批复(署建批﹝2020﹞57号),核定改造面积7481平方米,总概算2500万元。截止2022年11月,该项目已完成6楼、9楼、10楼、11楼、12楼、13楼、16楼的改造并通过阶段性验收,改造面积约5800平方米,2022年预算执行进度达100%,总概算剩余321万元,预计2023年完成全部改造工作。 5.提升“内部管理能力”,促进中心高质量发展。 (1)持续推进建章立制。 根据环境变化和工作需求及时制修订中心行政规范性文件及内部管理制度,全年制修订管理制度11项,整理更新制度清单,进一步规范行政管理、财务管理、后勤保障、安全生产等工作,确保各项事务流程有条可依,有章可循。 (2)不断强化质量管理。 持续改进现代化质量管理体系,不断完善体系内容,完成管理手册修订1次,修订程序文件6个,新制编制管理制度2项,确保体系文件合理高效运行,提升整体质量管理水平,促进队伍素质提高和发挥职能作用。组织实施覆盖全要素的内审1次,发现15个一般不符合项,进行了举一反三整改。 (3)提升财务保障及风险防控能力。 严控“三公”经费、压减支出、盘活存量资产、统筹资金使用,按季度评估落实过“紧日子”政策结果和效益;积极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和预算执行工作,年度预算执行率达到100%;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克服疫情影响,拓展检测收入,积极申请地方财政资金232万元,强化经费保障;配合接受2022年国家审计,及时落实3项问题整改,完善制度漏洞,充分发挥审计成果运用,不断提升财务风险防范能力。根据财政部和总署要求,完成行政资产划转前期准备工作,组织查阅近30年会计凭证、合同档案等资料,逐一核实1000余台设备产权、价值等信息,进一步推动行政资产向事业单位划转。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12100000709397789J,有效期自2019年06月03日至2024年06月03日。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陈菁梅 联系电话:13996235101 报送日期:2023年04月27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