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008690632C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武隆区气象局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武隆区气象局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国家建设和社会生活提供气象管理保障。 气象法规建设 气象防灾减灾 气象业务管理 气象宣传 气象地球环境观测 气象预报 气象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武隆区凤山街道建设东路7号 | |||
法定代表人 |
蔡建华 | |||
开办资金 |
5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气象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3031.5 |
2829.42 | |||
网上名称 |
无 |
从业人数 |
8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2022年,我单位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暂行条例》及其实施细则的规定,按照宗旨和业务范围开展相关活动,没有涉及变更登记的事项,没有违法违规等情况。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武隆区气象局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气象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和对重庆提出的系列重要指示要求,谋发展、促提升、抗灾害、强服务,推进武隆气象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全力聚焦科技创新,夯实气象高质量发展基础 一是完成武隆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一期建设,并纳入国家气候资源经济转化重点开放实验室外场;二是建成全市首个碳达峰碳中和温室气体监测基地;三是推动武隆机场消雾试验;四是完成《武隆区近五年(2017-2021年)晴空分布概述》,为武隆暗夜经济发展规划提供气象支撑;五是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探索建立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型;六是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新增高级工程师1名、助理工程师1名、正科级干部1名、国编1名、地编1名,并完成地方机构更名。 二、全面推进智慧气象业务技术体系建设 一是建成1部X波段雷达,新建和改造13个智能观气象站,形成了包括雷达、85个气象观测点、气象+大数据基础云平台的观测一张网;二是推进天资•智能预报系统本地化应用开发,优化灾害天气智能预警、智能网格天气预报、大数据智能分析、服务产品智能生产功能。强对流天气预警3分钟及时响应率100%;暴雨预警信号提前量50分钟;强对流预警准确率100%,提前量49分钟;三是启动建设智慧旅游气象服务系统和智慧气象为农服务系统,完善气象服务大数据集、应用决策智慧气象服务系统。围绕重大活动、不同行业领域和群体开展决策气象服务、公众气象服务、专业气象服务等,效益显著。 三、全面完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提升气象防灾减灾能力 一是提升气象灾害监测预报预警能力。统筹制定气象灾害预警发布规程,建立重大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快速发布“绿色通道”制度(备份通道)。全年共发布预警短信256条120万余人次,部门和乡镇处置预警信息5232条566万余人次,电话叫应146次;二是提高全社会气象灾害防御应对能力。参与全区森林防火防汛应急保障综合应急演练,印发《重庆市武隆区城市气象保障服务能力提升工作方案》;完成气象灾害风险普查和风险区划;三是提升人工影响天气能力。升级改造火炉、双河人影作业点,围绕防灾减灾救灾、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重大突发事件开展人影作业服务,效果良好;四是强化气象防灾减灾机制建设。严格执行会商研判制度,完善气象灾害风险转移制度,探索极端暴雨“熔断”机制,实现村级气象预警服务站全覆盖,健全以气象灾害预警为先导的联动机制,提高突发事件应急救援气象保障服务能力,建立极端天气防灾避险制度;五是印发《2022年武隆区气象安全生产监督检查计划》,并将气象灾害防治纳入地方目标考核。 四、全力聚焦乡村振兴气象保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一是依托农业气象精细化智能服务平台和农业天气通,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实现面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直通式气象服务全覆盖;二是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在沧沟乡、打蕨村、东山村、黄草村建设智能气象站和预警显示屏,谋划借助气候优势发展特色农产品;三是实施“气象+”赋能,与交警高速公路武隆大队、涪陵铁路车务段等签订气象服务保障协议;四是创新公共气象服务供给模式,增加气象服务信息传播渠道,扩大气象服务覆盖面;四是开展温室气体监测和三维超声风观测,加强温室气体浓度监测与动态跟踪研究;五是助力荆竹村入选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打蕨村上榜“全国综合减灾示范社区”、“2022年重庆百名清凉乡镇地图”。 五、全面深化气象改革,提升气象治理效能 一是狠抓安全生产工作。印发《武隆区气象局内部安全生产检查实施方案》,开展重点单位、重点场所安全检查;二是常态化落实疫情防控工作;三是结合世界气象日、减灾防灾日、国家宪法日等开展气象科普宣传,推动气象防灾减灾知识“五进”,提升防御气象灾害能力;四是开展“中国天然氧吧”和“国家气候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宣传,提升武隆旅游国际知名度;五是强化节能减排,获评全国“节约型机关”。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廖佳慧 联系电话:15723649991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04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