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4320P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为质量技术监督提供质量和标准化研究服务 开展质量研究 开展标准化研究 提供WTO/TBT通报咨询技术服务工作 开展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信息资源管理及应用工作 负责办理商品条码的注册 开展有关文献信息采集、整理、应用 提供相关技术服务 | |||
住所 |
重庆市江北区五简路9号 | |||
法定代表人 |
舒蜀波 | |||
开办资金 |
549(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15243.67 |
14758.05 | |||
网上名称 |
重庆市质量和标准化研究院 |
从业人数 |
53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已按规定完成上年度年检工作。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2022年我院凝心聚力,团结一心,苦干实干,紧紧围绕“科技立院、人才强院、服务兴院”的发展定位,努力推动“两个转型”:由向市场要经济效益到向科研要服务成效转型;由标准化项目服务向支撑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战略需求转型;始终深化“四个服务”:服务决策参考、服务市场监管、服务产业发展、服务民生需求;坚决锚定“一个目标”:努力把我院建成“创新开放、服务高效、支撑有力、水平一流”的公益性标准化技术机构。一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党建引领,突出主责主业,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强化讲政治、顾大局、守纪律、重团结的意识,营造了讲责任、讲担当、比贡献的良好氛围,创新发展的动力更加强劲,推动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发展和进步。 (一)深化服务,技术支撑的效果更加明显。 一是服务市场监管扩面提质。有序实施12项市场监管标准化项目,开展地方标准技术审查485个,提出审查意见3920条,参与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评审32人次,有效提升标准技术服务的支撑度和影响力。在企业标准技术审查、标准化试点项目指导、地方标准研制、质量提升服务等方面,为渝中、南岸、大足、合川等20个区县市场监管局和直属单位提供技术支撑。 二是服务决策参考初见成效。开展《川渝地区产业集群标准化协同》项目前期研究,实施市科技局专项《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地方标准研究》,为协同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标准化建设提出技术路线和实现路径。开展《基于RCEP规则下中国与东盟十国共同利益领域的标准比对分析》预研,完成技贸措施资政专报,为全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参考。《以标准引领重庆市工业互联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引领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的对策建议》《高度关注我市新能源汽车出口面临的新挑战》《以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助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建议》等4个资政报告上报市政府办公厅。 三是服务产业发展支撑有力。加强标准资源建设,新增国内标准馆藏11258册,标准馆藏资源达到87.3万册。发送TBT通报24期、3000份,更新WTO/TBT通报咨询网站信息2798条。在全国率先编制《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作业指导书》。起草并推动发布《预制菜园区建设指南》《预制菜生产经营安全监管标准体系》。配合完成《重庆市市场监管局关于推动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组织专家赴合川、渝北、大渡口等区县开展质量提升专家咨询,助推火锅、小面产业高质量发展。有序推动机关事务标准化、乡村振兴标准化、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化等领域项目实施。 四是服务民生需求有力有效。提升商品条码技术服务水平,新办商品条码1356家,续展率达到76.5%。参与《消费品质量分级通则》国家标准研制。加强标准宣传和科普工作,发布“渝小标”卡通和标准知识宣传微视频14期,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解读标准,用标准知识服务消费、指导消费,提升大众标准意识,打造全市标准化宣传新名片。 (二)科创引领,助推高质量发展的步伐更加有力。 全年成功申报各级各类科研项目25项,其中,省部级科研项目4项、市局科技计划项目7项。参与发布国家标准4项,参编国家标准12项、行业标准2项,地方标准32项。发表论文10篇,完成科技成果著作权登记22项。 一是战略性新兴产业标准化研究取得新突破。聚焦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车路协同等领域,开展国家市场监管总局《新能源汽车数字监管创新中心》项目研究、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智能网联汽车检测标准体系建设研究》。有序推进“山地城市车路协同”4项地方标准研制。参与《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商评价方法》《工业互联网平台解决方案评价方法》等2项国家标准制定。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市科技局支持,组织申报市科技局“技术创新与应用发展”面上项目8项,其中,在5G+工业互联网等领域牵头申报5项,参与申报3项,成功立项1项。 二是生态文明标准化研究取得新成果。参与《区域生态文明建设指南》国家标准研制。承担《生态文明范式下长江经济带水资源绿色效率探析及评价标准》《面向“双碳”目标的重庆市重点产业发展路径》等省部级项目研究。开展“碳达峰、碳中和”关键技术与标准预研。服务广阳岛生态文明标准化建设,完成江心岛生态修复和智能生态健康指数评价指标体系2项地方标准预研。合作完成国家市场监管总局科技计划项目《江心岛生态健康指数智慧监测、评价标准研制与示范》申报工作。 三是技术性贸易措施研究取得新进展。有序推进《新加坡市场监管模式比较研究》《“一带一路”倡议下重庆市通机产品主要出口国家技术法规标准研究》。完成“中阿巴”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与互联互通项目研究,开展《陆海新通道多式联运冷链操作规范》地方标准起草工作。举办技贸措施公益培训和专题讲座,服务全市外向型经济高质量发展。四是科技成果转化实现零突破。与中国标准化研究院联合开发“重庆市标准知识管理系统”,自主开发标准培训视频课程,完成科技成果著作权登记。目前,科技成果已在多家单位实现转化应用。 (三)开放协同,内强外联的科研格局加快形成。 一是加强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能力建设。与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智能制造基础)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研究。形成《国家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能力提升方案》,加快布局建设“一馆、一室、三平台、五中心、一机构”。推动市局与两江新区签订共同建设科技标准协同创新示范区若干措施战略合作协议。成功举办第二届川渝成果转移转化大会,发布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共计70项、产学研创新成果20项。 二是加快构建多跨协同的科研体系。与多家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开展标准化研究、地方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筹建。主动加入国家级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参与多项团体标准研究。加强与行业领军企业的沟通和交流,谋划主导产业、新兴产业标准化项目合作。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王郡 联系电话:13399830088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08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