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MB1A0757XF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
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法定代表人 |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
单位名称 |
重庆市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 ||
宗旨和 业务范围 |
贯彻执行国家有关自然保护的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 承担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段)保护、管理、利用相关的具体事务性工作。 | |||
住所 |
重庆市渝北区新牌坊三路366号 | |||
法定代表人 |
王维 | |||
开办资金 |
50(万元) | |||
经费来源 |
财政补助 | |||
举办单位 |
重庆市林业局 | |||
资产 损益 情况 |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 |||
年初数(万元) |
年末数(万元) | |||
290.9 |
304.75 | |||
网上名称 |
从业人数 |
9 | ||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情况 |
无 | |||
开 展 业 务 活 动 情 况 |
1.保护管理不断强化。积极推进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高度重视缓冲区内经营性活动监管,初步建立了管理台账和清单。不断加强水域巡护的监管。全年水域巡护共计227次(882人次)40724公里,报告(移送)涉嫌违法犯罪事件41件,制止涉嫌违法行为490次,清除非法渔具788件,救护长江鲟、胭脂鱼以及其他鱼类共23种1417尾。联合建立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重庆朱沱巡护站、警务室和执法站。配合国家林规院初步完成了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保护区总体规划编制工作前期调研、基础资料收集、规划初稿编制等工作。 2.生态修复扎实开展。累计在保护区11个产卵场建设投放人工鱼巢8.1万m2(可增殖卵苗3.2亿多尾),较去年增加1.54万m2,超出全年目标2.1万m2。加强以长江鲟为代表的珍稀濒危物种保护和拯救工作,统筹增殖放流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10种珍稀特有鱼类9次250.78万尾,超出全年目标50.78万尾。 3.科研项目如期完成。四个科研项目推进顺利,及时提交了成果。外来水生动物入侵风险评估及防治对策研究,利用环境DNA方法检测到鱼类144种(特有鱼类64种、国家重点保护的8种、市重点保护的6种),发现11种外来入侵水生动物(鱼类7种),提出了预测预警及除治的针对性建议6条。其余三个项目的研究成果表明保护区重庆段的保护修复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4.科普宣教提升强化。开展“世界野生动植物日”宣传活动、“世界环境日”宣传活动、“全国放鱼日”、“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主题作品征集活动”和“保护珍稀鱼类、修复长江生态”宣传活动等大型活动共4次。向公众和有关单位发放宣传单、图册、环保袋等宣传资料1000余份(册)。向50余家单位300余人进行保护区有关政策法规和珍稀特有鱼类科普知识的宣传、讲解,得到了一致称赞和积极响应,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保护区宣教中心线上展厅正式上线对外开放,在线访问量累计达1500余人次,获赞2万余次,助力科普宣传和法制教育,更好发挥宣教中心作为第一个“重庆市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教育基地”的宣传展示作用。新华社、重庆日报、重庆电视台等多家主流媒体对保护区开展的主题宣传活动以及生态修复和巡护监管等工作采访报道21次。 2023年工作计划: 一是以“人防技防同步,专管群管并行”的“昼夜皆巡,水陆同护”为抓手,积极开展“两禁(禁止捕捞、垂钓)”“三防(防止污水乱排、岸线乱占、河道乱建)”“四清(清江、清岸、清网、清竿)”工作,加强保护区空间管控和人为活动监管,协助农业农村等相关部门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 二是继续修复生态统筹在保护区科学开展珍稀特有鱼类增殖放流,在鱼类产卵场等鱼类重要生境合理建设投放人工鱼巢,以促进鱼类资源恢复和群落结构改善,助力长江生态修复。 三是持续监测评估在保护区重庆段已有的鱼类资源监测评价报告等本底调查资料基础上,接续开展2023年度鱼类资源监测评价,对比分析保护区水生动植物和水生生态环境有关指标的变化趋势,针对性提出科学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护措施,进一步提升保护区管理政策水平。 四是提升宣传教育。以宣教中心、收容救护中心为固定科普宣传点,以线上展厅为载体,积极发挥“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教育基地”的作用。深入保护区沿线的社区、学校、企业开展科普宣传,不断提升形象、扩大影响,推动“共建保护区、同护母亲河”理念深入人心。 | |||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
无 | |||
绩效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况 |
无 | |||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情况 |
无 |
填表人: 张迅瑞 联系电话:18323619366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24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