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注销
当前位置: 首页>政务公开>事业单位法人信息公示 > 2022年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2022年度)

发布时间:2023-07-06 11:39
发布时间:2023-07-06 11:39
字号: [小] [大] 【打印正文】
分享到: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   

   1250000045038753XK   

事业单位法人年度报告书

  2022  年度)

单 位 名 称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定代表


国家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局制

《事业

单位

法人

证书》

登载

事项

单位名称

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

宗旨和

业务范围

开展文史研究,弘扬民族文化。 团结和安排全市有文史专长且有声望的专家、学者、教授等 开展文史研究、编辑 出版刊物、进行学术交流、参加统战工作 对精神文明建设献计献策 提供咨询

重庆市渝中区学田湾正街1号

法定代表人

袁波

开办资金

96(万元)

经费来源

财政补助(全额拨款)

举办单位

中国共产党重庆市委员会统一战线工作部

资产

损益

情况

净资产合计(所有者权益合计)

年初数(万元)

年末数(万元)

770.2466

696.9955

网上名称

http://www.cqwsg.cn/

从业人数

18

对《条

例》和

实施细

则有关

变更登

记规定

的执行

2022年无变化

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市政府办公厅、市委统战部的指导帮助下,2022年市政府文史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历次全会、党的二十大,以及市第六次党代会、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文史馆员、研究会会员专业人才众多优势,积极为全市经济社会文化发展凝心聚力,较好完成了年度目标任务。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2022年度工作情况 (一)聚焦党的建设,切实强化政治引领 一是认真履行政治责任。旗帜鲜明讲政治,积极团结引领文史馆员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持把政治学习贯穿机关日常教育始终,全年组织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21次;督促各党支部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制度,累计开展主题党日活动56次、讲党课25次。 二是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馆党组重要工作内容。充分发挥文史馆员社会声望和影响带动,利用《重庆艺苑》《重庆历史名人》《重庆文史馆讯》等内刊,以及网站、微信公众号等阵地,及时转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党中央以及市委等重要会议精神,发布市政府文史馆学习宣传贯彻落实情况,弘扬主旋律、传递正能量、提振精气神,努力把文化名人和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 三是深化拓展党史学习教育。坚持学党史与悟思想融会贯通,办实事与开新局同向发力,领导干部带头深刻领会新时代10年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意义,从党史学习中感悟思想伟力,坚定理想信念,赓续红色血脉,汲取前进力量。组织参观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组织观看爱国影片,继续在官网、内刊开辟“党史学习教育”专栏,积极营造党史学习教育的浓厚氛围。 四是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积极营造良好政治生态,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落实好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及时召开全面从严治党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开展党风廉政专题学习教育,修订完善《中共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清单》3个责任清单。扎实深入做好巡视整改“后半篇”文章,以坚决的态度和有力的举措,全力抓好巡视反馈意见的整改落实工作,市政府文史馆巡视整改顺利通过市委巡视办评估,被评为较好等次。 (二)聚焦文史馆员作用发挥,传承弘扬中华文化 一是组织文史馆员建诤言献良策。为发挥文史馆员知识广博、经验丰富、智慧深邃优势,组织文史馆员想政府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有针对性建言献策,尽力为党委政府奉献真知灼见。一年来,向市委、市政府呈报《关于重庆武陵山区传统村落保护与乡村民宿旅游发展的建议》等建言15篇,获市领导肯定性批示17人次,其中获衡华市长肯定性批示4次。支持文史馆员通过立项方式,开展《现存重庆历代科举进士举人相关史料》《创建“重庆中国三线建设文博公园”》《重庆市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历史社会基础与创新实施方案研究》等课题研究,为撰写高质量建言奠定了基础。 二是组织文史馆员著书立说。组织文史馆员研究史料、著书立说,启动了《现代诗词学论稿》《味庐诗赋集粹》《羊头角诗文》等3本馆员丛书出版工作。为纪念建馆70周年,扎实推进《文史馆员随笔集》《文史馆员建言文集》等文集筹备工作,为以文化人、以史育人打下了良好基础。 三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充分展示文史馆员创作成就,组织文史馆员参加由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万里山海起宏图——2022年全国文史研究馆馆员书画新作展”。为加强廉洁文化教育,走进市委统战部、曾家岩小学等机关和校园,开展书法创作和廉洁文化宣传,以传统书画艺术等形式阐释廉洁文化。引导文史馆员围绕重庆高温、干旱、山火、疫情防控等创作文艺作品,用翰墨讲述重庆人民战天斗地的英勇事迹,刻画最美人物,定格感人瞬间。为宣传好重庆地域文化,促进文旅融合,完成“世界文化遗产——重庆地域文化大足石刻专题讲座”的拍摄制作,不断提升重庆城市文化知名度。 四是支持文史馆员研究创作。支持吕进馆员创作《吕进诗选》,其诗选荣获第五届博鳌国际诗歌奖“年度诗集奖”;支持凌承纬馆员创作文艺评论《刀与笔的战斗》,其评论文章获得“第九届重庆艺术奖”;支持王志刚馆员创作《十八梯》并参加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选,改编其短篇小说《产房》的同名电影在央视电影频道上映;支持戴政生馆员创作黑白木刻版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其版画作品得到了时任市委书记充分肯定,并获得“重庆市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荣誉称号。支持缪经纶、安为年、张裕纲、李文岗等馆员创作书画作品,参加“长江颂”百位长江流域书法名家作品巡展,充分展示了重庆文史馆员艺术创作成就。 (三)聚焦中心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一是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组织馆员参加中央文史研究馆主办的“喜迎党的二十大 全国文史馆员新作展”;组织23位文史馆员创作书画作品,参加“同心向党·百年峥嵘——重庆统一战线喜迎党的二十大暨庆祝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策提出100周年书画作品展”,与渝中区政府联合主办“同绘新时代·共抒巴渝情”书画笔会活动,用绚丽多彩的笔墨,热烈庆祝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积极向党的二十大建言献策,李庆馆员撰写的《关于康养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被人民网评为精选建言。通过系列活动,团结广大人民群众与党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凝聚了力量。 二是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深入挖掘巴蜀文化内涵、彰显巴蜀文化魅力,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实施,组织文史馆员、研究会会员创作书法、雕塑、诗词等文艺作品70余件,征集并选用了学术价值文章20篇。2022年12月22日,与四川省政府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了“迈向新征程”——巴蜀文史翰墨第九届诗书画印艺术展,川渝两地艺术家、文化学者通过展览,用心力、眼力与笔力放声歌吟大时代,纵情彰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加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文化交流融合,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助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三是积极开展助推乡村振兴工作。为落实好市委、市政府以及市政府办公厅帮扶集团工作要求,组织文史馆员前往北碚区、大足区等地调研乡村振兴工作。积极开展金秋助学行动,市政府文史馆班子成员赴巫溪县通城镇和文峰镇调研,为困难家庭大学新生送去慰问金;组织文史馆员到大足区、巫溪县实地调研,为当地文化建设及文化产业发展提出宝贵意见;开展党建联建活动,机关党支部赴巫溪县长沙村看望脱贫监测户并送去慰问品。同时,针对巫溪县优质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大力开展“消费扶贫”工作,安排机关食堂采购巫溪县优质农特产品,鼓励干部职工和广大市民因需购买巫溪县优质农特产品,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四是切实做好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为全面打好打赢疫情歼灭战,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在全市疫情“最吃劲、最紧要、最关键”时刻,及时向文史馆员发出《倡议书》,引导文史馆员不信谣不传谣,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要求。组织文史馆员针对疫情防控情况,积极撰写《关于将卤菜店、烧腊店等门店销售型店铺纳入到应急保供开放点的建议》等资政建议。组织机关和下属事业单位全体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参加疫情防控,以实际行动践行“疫”线担当。 (四)推动重庆历史名人馆迁建,传承弘扬名人文化 一是认真开展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文化强市”工作要求,传承弘扬重庆优秀历史名人人文精神,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开展了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工作。根据市政府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成立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评审委员会的通知》《关于做好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工作的通知》等文件要求,在市级层面成立了以市长为名誉主任、分管副市长为主任的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评审委员会,邀请有关市级部门、高校、研究机构有关负责人及历史人文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文史馆员等,成立了专家委员会。研究讨论并通过了《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标准程序及评选办法》。对各区县、市级部门、市内高校以及专家学者推荐的800多名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人选,按照“好中选好,优中选优”、“结构合理,总体平衡”原则,经前期大量的收集、论证、比选,专家委员会评审,市评审委员会初审,形成了300位人选建议名单。第二批重庆历史名人遴选,对展示重庆历史文化脉络,建设城市文化精神家园,助力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必将发挥重要作用。 二是有序推进重庆历史名人馆迁建工作。重庆历史名人馆属于重庆十大重要文化设施项目,是我市重要的公益性文化设施和宣传窗口,已作为公共文化服务重大项目和博物馆体系建设重点项目,纳入了市政府印发的《重庆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和《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为切实做好重庆历史名人馆迁建选址工作,我们先后到渝中区、渝北区、南岸区、江北区、两江新区、九龙坡区、大渡口区等地多次调研和踏勘,形成建议方案供市委市政府决策。通过公开招标,开展了项目研究前期设计,初步形成了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前,市发展改革委已同意开展前期论证工作,市规划自然资源局正在对项目选址进行反复论证和综合比选。 三是多渠道开展名人文化宣传。为让历史名人精神“活”起来,通过策划原创主题展览形式,先后推出“重庆历史名人廉政事迹展”“高举民族精神火炬 吹响时代前进号角——重庆历史名人事迹展”“弘扬传统文化 培育家国情怀——重庆历史名人优良家教家风展”,走进市级机关、学校和社区开展专题宣讲和巡展,惠及观众7000余人次。用好用足“指尖功夫”,务实开展线上名人文化宣传,在官网、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网络平台,开展“悠悠百年岁月·铮铮共产党人——重庆历史名人事迹展”等活动,积极传承历史名人人文精神,着力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网络平台总浏览量达167万余次。重庆历史名人馆与安徽名人馆、杭州西湖博物馆总馆、苏州名人馆联合举办“喜迎二十大 我与祖国共成长——第六届中华名人名篇网络诵读大赛”,吸引全国13个省(直辖市)共530人报名参赛。首次亮相“博博会”,通过重庆历史名人馆馆情展览和以名人文化元素为特色的系列文创产品、书籍展示以及网络直播、馆际交流等方式,提高了重庆历史名人馆知名度和影响力。 四是学术研究和资料收集稳步提高。积极开展重庆历史名人研究,为市委宣传部撰写名人传记15篇。参加由市委党史研究室、酉阳县委主办的“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的历史价值与新时代武陵山区乡村振兴学术研讨会”,并撰写论文《贺龙在川东南地区的宣传工作及成效》,深挖苏区精神和长征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多渠道购买、收集历史名人相关图书300余本,收集名人资讯77篇、名人相关文字图片资料9400余份,丰富了名人研究的理论素材。多渠道查找并整理名人题刻信息266条,统一规范年代、地名、图片等基本信息格式,整理成册,为进一步研究名人题刻打下基础。 (五)强化队伍建设,夯实文史馆创新发展基础 一是认真抓好中办30号文件贯彻落实。为深入学习贯彻中办30号文件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参事室、中央文史研究馆和市委、市政府以及市委统战部相关工作要求,起草了《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聘任工作暂行办法》《重庆市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履职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为建立健全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文史馆员制度,进一步完善机构设置,优化职能配置,新设立了宣传联络处,增强了工作力量。 二是切实加强机关文化建设。为提高党员干部政治素养和综合业务能力,开展了“追寻红色基因 赓续红色传承”活动,举办了“注重文化安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专题讲座,参观了《重庆记忆——近代以来的重庆发展变迁》《民族脊梁 巴渝丰碑——中国共产党重庆革命史(1921-1949)》等展览。赴北碚开展“奋进百年同心路 文史助力新征程”文史悦读活动,戴政生馆员主讲“庆祝建党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大兴调查研究之风》创作历程”,用党的优良作风教育机关干部。 三是切实加强干部队伍建设。严格按照干部人事工作有关政策规定,有序开展干部职级晋升、轮岗交流等工作。选拔任用、轮岗交流处级领导干部2名,开展公务员职级晋升5名,干部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能动性不断提高,主动担当作为、积极干事创业的奋进氛围浓厚。 四是加强机关作风建设。积极推行雷厉风行、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切实按照“走在全国前列,做到在全国有声音、有形象、有示范、有品牌”要求,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机关干部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明显增强。同时,机要、财务、工会、后勤、老干等工作有序推进,确保了机关各项工作高效运转,展示了市政府文史馆良好形象。 2023年,市政府文史馆将继续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市委六届二次全会精神,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聚焦推动高质量发展,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上积极探索、有所作为,努力开创文史研究工作新局面,为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建设贡献文史力量、文史智慧。 

相关资质认可或执业许可证明文件及有效期

渝府办发﹝2013﹞132号文件。

和受奖惩及诉讼投诉情

在市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中被评为合格单位。无诉讼投诉情况。

接受捐赠

资助及使用

填表人: 秦伟  联系电话:13370797075  报送日期:2023年05月24日


我是“渝快小宝”
点击我,为您语音播报

您即将离开“重庆市人民政府网站”